挎子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新用户
搜索

转帖:骑着跨子走川藏(游记+照片+MV)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2-16 10: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无限眷恋中跨过那座著名的通麦大桥,离开迷蒙的小镇。桥下,汹涌的帕龙藏布和易贡藏布终于热烈地汇合在一起。不过,现在的通麦大桥已非原来的通麦大桥,是后来重建的,它曾被一场巨大的灾难瞬间冲毁。

2000年4月9日,波密县易贡乡扎木弄沟源区发生巨大山体崩滑,在重力作用下,强大的冲击力激发了沟内沉浸百年的碎屑物质,在短暂的几分钟里,沟内的块石碎屑物质形成高速滑坡并解体,旋即转化为超高速块石碎屑流,以锐不可挡之势扫荡谷口两侧山体,倾泻于易贡湖出口处,完全堵塞了易贡藏布河,使易贡堰塞湖水位急剧上涨。

6月10日,被特大山体崩塌滑坡堆积体堵塞了62天的易贡湖水,冲毁了人工导流明渠,易贡湖下游最大的通麦大桥水位升至52.07m,高出桥面32m,最大流量是雅鲁藏布江年平均流量的26倍。狂泻的洪水,造成下游的易贡藏布、帕隆藏布、雅鲁藏布江水位猛涨,沿线公路、光缆通信设施严重破坏,包括通麦大 桥在内的各种桥梁悉数被冲毁。

接下来的路就是最为让人心惊肉跳的通麦排龙天险路段,这里山体疏松脆弱,一遇风雨或冰雪融化极易发生泥石流和塌方。一条顺江边山崖开凿出来的窄窄的土路,路基左侧离下面混浊的江面有十几米高。而布满碎石的河谷里到处可见车辆的残骸,是那么深深地刺痛着每一个过客的眼睛和脆弱的心。

一夜的雨虽然下得不大,但让路面变得非常湿滑,坑坑洼洼里都是积水。道路只能容一辆车勉强通行,错车是很难想象的。  

我们一路小心,屏息静气,杂念全无。行车17公里,就这样过了培龙沟泥石流区,来到排龙天险老虎嘴。据史料记载,培龙沟气候恶劣,地势险要,修建这一路段时,共有上百名官兵英勇牺牲,200余名藏汉军民致残。自川藏线开通以来,这个路段先后三易其道,每年过往的汽车部队,都要在此经历百余次险情。

山间道路岔开,一条通往易贡湖畔的易贡乡,从这里进入易贡国家地质公园,一条通往林芝地区的鲁朗。


104-0434_AUT.jpg (111.93 KB) 2009-1-16 13:36

104-0432_AUT.jpg (110.33 KB) 2009-1-16 13:35

104-0440_AUT.jpg (104.67 KB) 2009-1-16 13:36
 楼主| 发表于 2009-2-16 10: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易贡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雅鲁藏布大拐弯的顶端,面积2160.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约4000米。受印度洋暖湿气流沿雅鲁藏布大峡谷北侵的影响,这里降雨充沛,冰川发育,气候温和,植被茂盛。不仅分布有茂密的原始森林,是极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源”和发源有多条河流的“江河源”,还拥有国内最大的海洋性冰川、雪山群、堰塞湖、冰湖、峡谷、瀑布、泥石流沟、角峰、铁山、渔泉等地质地貌景观。里面的易贡湖畔不仅是颇具盛名的“易贡茶叶”生产基地,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的重要基地,当年西藏自治区党委也曾在此选址,至今还保留着具有纪念意义的“将军楼”。

易贡那场巨型滑坡给西藏人民造成灾难的同时,也给全人类留下了宝贵的地质灾害遗迹。如:山体崩塌豁口遗迹、滑坡擦痕遗迹、两侧山体铲蚀遗迹、巨大块石堆积遗迹、锥状丘状堆积遗迹、对称侧旋堆积遗迹、气浪波及带遗迹、堰塞湖淹没遗迹、次生泥石流遗迹、衍生地质灾害遗迹,堆积体溃口及水毁遗迹,还有冒沙坑、塌陷坑、球型石等,是高速滑坡特征保存最完整的研究场所,也是向人们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的科普教育基地。

择路开始下行,风光变得旖旎。远处的雪山、冰川与近处的原始森林、村落、河流交相辉映。路两边青山环绕,薄雾轻移,一切因霏霏的雨丝而曼妙,而曲线毕露。周围的林木葱郁欲滴,林间鸟儿啁啾,花香沁人心脾。和着咝咝的雨声,呼吸着清冽的空气,而雨点打进嘴里感觉也是甜的。虽然道路泥泞,但这个天然的大氧仓让我们一时间仿若置身烟雨江南,而车子也因丰富的氧气而动力十足,完全没了高原上的醉态。

一路赞叹,一路疾行。兴之所至,孤鹰骗腿下车,在路边岩石上挥笔写下了“滴翠峡”三个朴拙而苍劲的大字。

20公里的梦幻之境很快走完,道路忽然重新变回砂石,凸凹不平,泥浆横溢。路上开始有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修路的工人在冒雨作业。

一路碎石,一路泥泞,但路边山体大面积滑坡的迹象已不再出现。一番凄风苦雨、颠沛流离的峡谷行进,约60公里后,车到鲁朗,终于迎来了漂亮的柏油路。

川藏线的烂路到此总算是彻底终结,一条光明的康庄大道近在眼前。


104-04430000000_AUT.jpg (93.63 KB) 2009-1-16 13:40

104-044400000000_AUT.jpg (72.28 KB) 2009-1-16 13:41
 楼主| 发表于 2009-2-16 10: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鲁朗藏语意为“龙王谷”,海拔3700米,位于318国道上, 距林芝八一镇大约80公里。周围是一片绿色的海洋,青山由低往高遍布灌木丛和茂密的云杉、松树;中间的草甸溪流蜿蜒,泉水潺潺,草坪上野花烂漫;颇具林区特色的木篱笆、木板屋、木头桥及农牧民的村寨星罗棋布、错落有致。好一首妙不可言的田园诗篇。

11点45,在鲁朗街道上一家小饭馆吃过午餐,我们加足马力向林芝进发。车子又一路上行,雨雪时来时往,寒风一如既往地刺骨,禁不住又一阵颤抖。

停车小憩后,开始翻越色季拉山。
 楼主| 发表于 2009-2-16 10: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公不作美,雪下得越来越急,至海拔4728米处的山口,满目已是洁白的一片,远处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因雪雾而遁去了神秘的面纱。

色季拉山属念青唐古拉山脉,是尼洋河流域与帕龙藏布江的分水岭。色季拉山西坡的达则村旁的本日拉山,是西藏本教的圣地,为西藏四大神山之一,来此转山朝拜的人,一年四季络绎不绝。每逢藏历八月十日,还要举行一次规模盛大的转山活动,称为“娘布拉酥”,为请神求宝之意。

色季拉最出名的便是那满山满眼的杜鹃花了。可是很遗憾,雪大风急,我们路过时她们美丽的芳容已被一片绵延到天际的雪雾所轻轻地掩藏。

然后一路下行,来到林芝地区的首府——有“西藏小江南”之称的八一镇。林芝的大部分城镇、街道、工厂和建筑都是广东省援建的,从而城市都带有鲜明的沿海特色和现代生活的快节奏。看路边的路牌,我们距拉萨只剩400公里的路程。

林芝的藏语意思是“太阳的宝座”,是太阳升起的地方。这里降水多、湿度大,气候宜人,与普通人心目中苍凉的雪域高原似有天壤之别。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的林芝地区,既有海拔7782米的南迦巴瓦峰,又有海拔900米的谷地,喜马拉雅山脉同念青唐古拉山脉、横断山脉一起,把这一地区包裹得如一朵莲花。

而藏族人民心目中真正的“莲花宝地”——墨脱,则是盛开在这朵莲花中的莲花,是莲花的内心。在通麦和林芝,分别有两条线路可直通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县城。

墨脱古称“白玛岗”,藏语意为“花朵”,是藏传佛教信徒向往的莲花胜地。它位于西藏东南角喜玛拉雅山脉南麓,与印度毗邻,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只有 1000多米。著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主体段都在该县境内,这里是西藏高原海拔最低、环境最好、气候最温和、雨量最充沛、生态保存最完好的地方。但由于处在喜马拉雅断裂带和墨脱断裂带上,地质活动频繁,地震、塌方、泥石流不断,加之气候潮湿多雨,使得这里成为全国惟一不通汽车的县。

北京的旅行家肖长春独自徒步墨脱归来,有一段对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描述:

“雅鲁藏布大峡谷,这整个地球的阴部,裤裆般的秘境,消耗雄性荷尔蒙的地方。再强壮的男人在大峡谷呆长了都会瘦下去,像是纵欲过度的家伙,两眼迷离如灯,眼看玩儿完。。。这是大地毛茸茸的缝隙、私处,大峡谷里人象一只只可怜的阴虱爬行,目睹天地的开合、洞穴的吞吐、神与自然惊心动魄的相交而瞠目结舌。。。”

呵呵,墨脱,我会来的.


101-0145_AUT.jpg (134.92 KB) 2009-1-16 13:45

DSCN1883.jpg (35.67 KB) 2009-1-16 13:48

101-0143_AUT.jpg (73.12 KB) 2009-1-16 13:50
 楼主| 发表于 2009-2-16 10:0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八一离我们今天预计停留的工布江达还有130公里。

天气逐渐放晴,乌云散去,但不知何处飘来的雨丝还是细细地打在脸上。一天的雨水早已渗透雨衣,渗透里面的衣服,捂在身上潮湿难受。

一路沿尼洋河而行,河水清澈透明。没有再翻越高山,只是在一个又一个远处的雪峰之间穿行。柏油路路况不错。

工布江达也不算很大,有两条街道,县城被四面的雪山包围,有些寒冷。街道上茶馆林立,而饭店多还是川菜。这是一个汉、藏、回多民族杂居的小城,不同的民族、服饰、语言在街道上形成独特的景观。在内地几乎绝迹的台球案满大街都是,看来这种过时的游戏在这里十分盛行。

工布其实留给我最坏的印象,是不少人在大街上随地大小便,而根本不顾身边走过的小学生,居然还不紧不慢,毫无廉耻。

住圣湖大酒店,标间120元一间。条件很好,服务员说这里可是全县唯一能洗热水澡的酒店,服务也很好。窗外就是白雪皑皑的雪山。

吃饭回来时,漫天乌云滚滚,雷声阵阵。不久,密集的雨点已然敲打在房间的窗玻璃上。

这又将是一个风雨如织的夜晚。


DSCN1884.jpg (135.01 KB) 2009-1-16 13:58
尼洋河畔的留影

101-0161_AUT.jpg (98.06 KB) 2009-1-16 14:00
酒店窗外风光
 楼主| 发表于 2009-2-16 10: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三日



昨晚聊天太晚,又记日记到凌晨一点多,早上醒来感觉有点累。不过,想着今天下午就能赶到拉萨,心里还是很兴奋。

8点半,出发。

下一站到墨竹工卡,206公里。这是一段枯燥异常的行程,路况虽然不错,但两边山上的植被已不再像林芝地区那样的繁茂,而变得斑斑驳驳,直至光秃秃的。这似乎才应该是高原最典型和普遍的景色。

不过,公路两边的行道树却还葱茏,穿过很宽的防沙带,看见牛羊在草原上悠闲地吃草,并发出幸福的咩叫。

风尘仆仆的朝圣者也多起来,他们三三两两,目光清澈而刚毅,在路上做着单一而虔诚的匍拜,向着他们心中的圣城的方向。跨过了一座座高山和一条条河流,风餐露宿、风雨兼程,经历了漫长岁月的洗礼,他们也将很快到达心灵的彼岸。他们胸中澎湃的激情在喉管里泛滥着,已然悄悄洇湿了眼帘。我相信,等到了终点——圣城拉萨后,在布宫脚下,在大昭寺门外,他们就能洗尽心中的烦恼和污垢,他们就能得到完全的解脱。

可以想见,当他们遥遥望见宏伟圣殿的身影,停下蹒跚脚步,在清凉的拉萨河里洗尽一身的疲惫和满脸沧桑,换上一身干净的藏装前去圣城膜拜时,他们的快乐是多么地令人艳羡啊。

他们当中最小的朝圣者顶多只有5、6岁的样子,而他们也和大人一样认真、执着。这些还不谙世事的孩子,他们心中当真也有自己的佛吗?

一路疾驶,翻越了川藏线上最后的一座大山——海拔4865米的米拉山。极度深寒,刺骨的寒冷。风在耳边惊雷一样响起,我听到的是钢铁的声音。透过头盔和羽绒服,这阴风无孔不入,让你窒息,让你五官僵硬,让你的所有思想冻结在嘎然一瞬间。

所以,走这条线的驴友,不管你是几月份来,一定要带上你平生穿过的最厚、最暖和的衣服,和最专业、最优良的户外装备,这样你就会少受很多的苦难。

我终于相信寒冷是不可战胜的,大自然是不可战胜的,而你去试图证明什么的时候,你就要付出代价。
 楼主| 发表于 2009-2-16 10: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午1时到达墨竹工卡。本想在一家饭馆吃饭,却遇上人家人多生意好,忙不过来,于是乎我们索性忍饥挨饿沿着拉萨河谷一路狂奔68公路,于下午2点30分赶到了拉萨河桥头。远远地看到了红山上的雄伟的宫殿,禁不住喊了一句:“布达拉宫,我们来了!”

直到跟前,近观圣殿,其实感觉远没有想象中的气势磅礴。而看多了有关布达拉宫的图片资料,见到实景,也远没有想象中的激动。

布达拉宫每天开放的时间是早上9点到下午4点半,一、三、五开放时间稍长,周六、周日稍短,每天的参观人数不能超过3000人。售票处没人,我们等到3点半,却被工作人员告知他们已经下班了,明天再来。

据当地的出租车司机讲,参观布宫还要提前登记,买了票也不一定当天就能进去参观。看来,这里对于古迹的开发和保护还是科学有度的,虽然对于游客来说这有点麻烦。

没办法,先住下再说吧。找到了网友介绍的著名的八朗学旅馆,这是同好聚居的地方。房价也很便宜,从15元、30元到160元不等,24小时热水,还免费给洗衣服。我们要了140元一间的藏式标间,条件其实一般,房间墙上霉迹斑斑。

稍作休整,洗漱一番后,我们终于回复人模人样、人见人爱的帅哥本色。呵呵。


DSCN1889.jpg (88.22 KB) 2009-1-16 14:06

DSCN1897.jpg (155.64 KB) 2009-1-16 14:07

DSCN1902.jpg (159.07 KB) 2009-1-16 14:07

DSCN1905.jpg (153.58 KB) 2009-1-16 14:08
 楼主| 发表于 2009-2-16 10: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出旅馆大门左走,不久就来到了大昭寺。在拉萨,藏族人也喜欢将以大昭寺为主的八角街一带称为"拉萨",藏文意思是佛地。寺前广场到处都是朝圣者磕长头顶礼膜拜的人群,不亲历那样盛大的场景,你难以想象大昭寺在众教徒心中有着何等神圣的地位。

门票70元。不过感觉他们的多媒体光碟门票设计的还是不错的,里面附带一张小型的光碟,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大昭寺的概况,值得收藏。

大昭寺始建于唐贞观21年(公元647年),是拉萨最古老的寺庙,也是西藏重大佛事活动的中心。黄教兴起后,每年在这里举行传昭法会,历代的*或班禅的受戒仪式就在这里举行。

寺前有《唐蕃会盟》碑和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合植的唐柳等古迹。主殿“觉拉康”内,供奉着唐文成公主 从长安带来的一尊“觉阿”佛——释迦牟尼12岁时的等身镀金像。配殿内,供奉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尼泊尔尺尊公主等人的塑像。寺内还保存有唐代以来的大量珍贵文物,其中有长近千米的藏式壁画《文成公主进藏图》和《大昭寺修建图》,还有两幅明代刺绣的护法神唐卡,一幅为胜乐金刚,另一幅为大威德金刚。这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供奉的密宗之佛中的两尊。两幅刺绣至今色泽鲜艳,画面完整,栩栩如生。

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布局规式。其殿高4层,整个建筑金顶、斗拱为典型的汉族风格;碉楼、雕梁则是西藏样式,主殿二、三层檐下排列成行的103个木雕伏兽和人面狮身,又呈现尼泊尔和印度的风格特点。

整个大殿内青烟缭绕,酥油灯长明,信徒们转动经轮,口念经语,烘托出一种异样的神秘的氛围。

其实,大昭寺不仅仅是一座供奉众多佛像、圣物以供信徒们膜拜的殿堂,它还是佛教中关于宇宙的理想模式——曼陀罗这一密宗义理立体而真实的再现。曼陀罗(Mandala)是古印度梵语的音译,又称曼达、坛城、法坛,被看作密宗最精华的东西,是诸佛设坛修行成佛的地方,也可解释为佛教理想中的极乐世界,密教用它来比喻世界观和宇宙观。曼陀罗本是密宗法师做法事的坛位,习密者修法时为了防止魔众侵入,在修法场地筑起圆形或方形的土台,国王即位或剃度僧人,均在台上举行仪式,迎请诸佛菩萨亲临作证,并在台上绘出他们的形象。后又引申为神佛位序,以至宇宙构成。它们的形式大都是十字轴线对称,方圆相间,四向设门,中心为圆轮,轮中按“井”字分隔为九个空间。

傍晚时分,在夕阳金色的光照下,大昭寺的金顶佛光氤氲,祥光四射,一片片锦云映红了苍穹。


101-0195_AUT.jpg (144.06 KB) 2009-1-16 14:11

101-0196_AUT.jpg (144.01 KB) 2009-1-16 14:12

DSCN1906.jpg (73.52 KB) 2009-1-16 14:13

DSCN1909.jpg (30.66 KB) 2009-1-16 14:13

DSCN1912.jpg (65 KB) 2009-1-16 14:14

DSCN1913.jpg (63.16 KB) 2009-1-16 14:14

DSCN1918.jpg (60.62 KB) 2009-1-16 14:15
 楼主| 发表于 2009-2-16 10: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拉萨小记



昨天晚上吃过晚饭,到八朗学旅馆对面的网吧上网,发现野风也在线。

孤鹰:“呵呵,吃了吗?”

野风:“你是昊昊吧?臭小子又偷用你爸的账号上网聊天!”

孤鹰:“别冤枉好人!看清了我是谁!”

野风:“呵呵,不会吧。走哪儿了?”

小样,居然还不相信我们已经到了拉萨了!哈哈哈。和老猪换了视频,只见那厮光着膀子眯着小眼对着我们哧哧地傻笑,一副心驰神往的样子。他贤惠的老婆则在一旁腻歪地扶着他的肩,作小鸟依人状。

真是傻人有傻福啊。

拉萨是一个比成都还要休闲的城市,一大早街道上冷冷清清,三三两两的老人牵着他们的宠物狗在路两边散步。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游客倒是起的很早,他们要尽可能地感受这个城市的每一个瞬息。清晨高原明亮的阳光慵懒地照在行人的身上,让你情不自禁地眯起眼睛,情不自禁地想打一个美美的哈欠。

早餐似乎和内地差不多,有油饼和稀饭。酥油茶是喝不惯的,受不了那种气息。也不想尝试。

我们的时间不多,也只能是走马观花地看看这座圣城了。

布达拉宫是拉萨的象征,无论如何都是要去的。我们还算幸运,简单吃过早饭,步行到布宫门口买票,即时就被允许进入参观。只是为迎接西藏建区40周年,宫内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维修,部分殿堂没有开放。蓝天白云下,工地上的藏族工人们一边唱着欢快的民歌,一边紧张地劳作。

布达拉宫始建于吐蕃王朝第32代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公元7世纪),当时称“红山宫”,后来随着吐蕃王朝的没落而逐渐毁弃。公元17世纪时,五世*喇嘛在红山宫的旧址上重新修建了宏伟的宫殿,称“布达拉宫”。 “布达拉”是普陀罗(普陀)的译音,意即菩萨住的宫殿。此后这里一直是西藏政治和宗教的中心。

 楼主| 发表于 2009-2-16 10: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藏传佛教中有“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三界”之说,而布达拉宫由下到上分别是雪城、白宫和红宫的布局,这也充分体现了“三界”的本义。佛法无边,通过历代能工巧匠对建筑布局的艺术的表现,令芸芸众生在千年之后的登临依然充满神圣和威严的仪式之感。

台阶很陡,拉萨市的海拔虽然不算很高,才3650米,但空气还是很稀薄,每立方米的空气含氧量仅相当于平原的62%~65%,所以我们还是三步一停,两步一喘。学着骑车过川藏线陡坡时的诀窍,一步步呈“之”字型拐着走。

布达拉宫内珍藏有大量佛像、壁画和典籍等历代文物,件件价值连城。瞻仰各等佛殿灵塔,膜拜各路神仙豪杰,无处不在的珠光宝气不知不觉中让孤鹰睁大的眼睛绿了又绿,像饿狼一样发出如炬的光芒。由于不让拍照,也没贼胆偷拍,这一道道眼睛的盛宴再怎么饕餮也只能烂熟于心,暂且不能与大家分享了。


DSCN1926.jpg (63.89 KB) 2009-1-16 14:28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新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挎子联盟 ( 辽ICP备13001834号 )

GMT+8, 2024-11-29 10:34 , Processed in 0.172821 second(s), 4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