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舒.海桥 于 2010-9-28 14:39 编辑
我的北行总结(五) 四、机械性能和极限程度 1、我这次北行仍用的是我07年进藏时骑的那辆24p军板“长江—750m1”,是01年最后一批为部队赶制的jc。06年4、5月份到的我手里,她07年陪我进了一趟西藏,用了两个月28天,走了12省自治区(即广东、湖南、湖北、河南、陕西、宁夏、甘肃、青海、西藏、四川、云南、广西),行驶了9807公里。这次又陪我出行124天,跨越了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即广东省、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河北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甘肃省、陕西省、四川省、贵州省12省,内蒙、宁夏、新疆、广西四个自治区,北京、重庆两个直辖市)行驶了24317公里,从两次长途跋涉来看第一次要顺点,除了轮子不适合在山区公路上行走外基本上没有出现过机械故障,在这9千多公里中扒补轮胎不记其数,换了三只外胎五条内胎,机械上只是右气缸的缸垫充了一次。这次充气缸垫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自己在出发前忘紧气缸盖螺丝所制,也属于使用不当吧。 这次北行两万多公里中扒补轮胎一次,至从在河北定州换上马进给的板轮后就没有再因辐条长短原因扎破轮胎补胎的活了,以后的补胎就是外胎磨透了把内胎扎破。一路上所耗财料有,跑废了两个轮子、换了九条外胎两条内胎、缸体一对、缸盖垫片一张、活塞活塞环两套、火花塞3只、传动体一、传动轴一根(“十字轴”缺黄油所制)离合器线两根、油门拉线两根、发电机传子两个、前碟刹一个。 说到这里,通过以上的数据也许说明不了什么,可50年代的技术能够有这样的性能,能在各种恶劣环境中驰骋如此长的距离说明它的技术在当时已达到了最高境界。拿50年前的技术和现在的技术是没有一比的,但要是没有过去摩托车生产的技术现在的技术又从何来的呢?如果没有前者的摩托车生产的基础又怎么会有现代摩托车技术的提升?所以我认为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衡量“长江—750”它都是我们可以信赖的最好的机车之一。
轮鼓上的八个铆丁拉断了三个
跑废的第一个碟刹盘
由于活塞肖卡环磨断导至缸筒的上下止点磨出的坑
在石家庄时挎友们给我更换离合器拉线的情景
这是被自己车上的辐条扎破内胎时的情况
在乌鲁木齐市换下的里程表
在银川检查车时发现活塞烧毁的情景
这是磨废的第几条轮胎也记不清了
在定州装上马进给的板轮后就免去了扎胎的苦脑
轮鼓的牙齿也磨平了
因缺黄油导制十字轴轴承报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