挎子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新用户
搜索
查看: 1331|回复: 9

杂谈杂牌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7 15: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百变星君 于 2011-3-7 15:30 编辑

杂谈杂牌军作者:牛戈2 k7 `2 Y: Y6 l/ X; m

本文所列杂牌军,仅指国民政府时期相对于中央军而言的杂牌军。2 Z& ^1 o" H0 w% F3 ~3 b
在国民革命军存在的几十年中,要想完整而又准确的统计出除中央军以外的军系究竟有多少,实在是一个很困难的事,因为它是潜藏在表面的编制序列之下的,往往组成同一个军的几个师却有可能并非一个军系。也因为它是动态的,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变来变去,极其复杂,比如沈克之106师,算它是西北军可以,算它是东北军也说的通。现仅以极粗的线条,将存在时间较长,有一定影响的杂牌军进行简单罗列,作为以后填写的提纲。
+ i
5 j* C. s- Z2 q# z& w, s2 ~
因为先后搜集整理的工作有的粗有的细,故下列各军系的统计标准也就有粗有细,有的精确一些,有的可能错误很多,待以后慢慢补充吧。也欢迎各位给予指正。% l# h# [: c, [+ v3 n
东北军。由原北洋奉系军阀直接易帜而成,首领张学良。(
20110305_f3284bfdbe079dd1c362uUedRRH7H4Vd.jpg
中原大战中,张拥兵三十万,虎据关外,举足轻重,在战争最后关头入关助蒋,使大战很快以蒋介石的胜利而告结束。东北军入关后,其部队编成第四十九、五十一、五十三、五十七、六十三、六十七和骑兵军共7个军。西安事变后,张遭囚禁,部队群龙无首,被分割使用。在剿共和抗战时期部队被逐渐消耗压缩,有减无增。内战中,十二军、四十九军、五十一军先后被歼,解放战争后期仅剩下第八兵团部及第五十三军,于东北解放战争中投诚,东北军历史结束。主要将领有于学忠(鲁苏战区总司令)、王树常(东北军入关时的第一军军长)、王以哲(六十七军军长)、邹作华(全军炮兵总指挥)、刘多荃(十二战区副长官)、何柱国(鲁苏战区副总司令)、董英斌(冀察战区副总司令)、吴克华(六十七军军长)、周福成(第八兵团司令官)等。最先组织义勇军抗战的马占山、苏炳文、李杜和后来成为解放军将领的吕正操、万毅、解方等亦出身该军。3 o8 M6 ]6 M# A6 }" C8 s
西北军。由北洋直系军阀分化演变而来,首领冯玉祥。
20110305_7a42ee34d7d8aea60a2aff9rT5mTSlxp.jpg
大革命中,冯在五原誓师,组成国民联军,参加北伐,其部队发展到二十余万。中原大战后,冯军失败,部队解体,但实力尚存,部队多数被蒋收编,编成第三路、第十三路、第二十二路、第二十五路、第二十六路。黄河以北的部队则被张学良改编为东北军序列第三军,后改第二十九军。
a  M4 I8 R$ i$ j
抗战时的第二十、二十二、二十九(以上属韩复榘部)、二十五、二十七抗战时期编成第二、三、三十三、三十九等四个集团军。解放战争时期,新八军、九十六军、五十九军、七十七军、一一三军先后起义,第八兵团在撤至金门时被谴散,第三十军于太原被歼,西北军不复存在。其主要将领在早期有“五虎上将”、“十三太保”等。国民政府时期,仍活跃者有宋哲元(七七事迹变时的二十九军军长)、鹿钟麟(冀察战区总司令)、孙连仲(第六战区司令长官)、韩复榘(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刘汝明(第二集团军总司令)、石友三(三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等,抗日殉国的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冯安邦等和先后起义加入中共军队的季振同、董振堂、赵博生、高树勋、张克侠、何基沣、鲁崇义等均出身该军。
3、晋绥军。由清末新军第八十五、八十六标起义后建成,首领阎锡山。
20110305_6d8e410b6132d18f2966da43y78DmvCU.jpg
从民国建成到全国解放的整整38年,阎一直是个独立王国的土皇帝,从袁世凯到蒋介石从无真正渗入。晋绥军还是民国军系中最为单纯的军系,全为老阎亲手缔造。虽徐永昌部系后来加入,但很快也经过彻底改造,绝无丝毫旁系杂枝。部队最多时是在中原大战中,共编成10个步兵军、4个骑兵师、7个炮兵旅和4个相当于军的保安纵队。大战失败后被编成第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三十五共5个军和护路、骑兵、炮兵三个司令部。但三十年代商震,傅作义两部分出独立,晋绥军一分为三,故应分列。其一,晋绥军基本部队。首领仍是阎锡山。抗战中编成第六、七、八、十三等4个集团军,解放战争中编成第十、十五等两个兵团,后全部覆灭于山西解放战争。主要将领均出身保定军校,如杨爱源、赵承绶、孙楚、周玳、楚溪春、彭毓斌、王靖国、张荫梧等。其二,晋绥军分支傅作义集团,首领傅作义。傅原系阎军大将,中原大战后所部编为第三十五军,主政绥远后渐渐脱离阎锡山,成为独立一支。其后期部队主要有第三十五、一0四、一0五、一一一等军和两个骑兵师、13个骑兵旅,并指挥所有华北国军。解放战争中傅坐镇华北,与人民解放军对抗,后被迫接受改编。主要将领董其武、孙兰峰等。其三,晋绥军分支商震部队,首领商震。商亦原阎部将领,中原大战后商部编为第三十二军,石友三叛张反蒋事变时东出娘子关,而后脱离阎部独立。商本人虽然投入蒋军阵营并飞黄腾达,但其部队始终没有发展,自始至终就是一个三十二军,于1947年鲁南战役中被歼,余部整141旅,也于48年覆没。
马家军。系西北回族武装,虽概以马家军称之,其实并非一支。3 k/ V" N, ?8 E, M
其一,甘肃马廷贤、马廷骧集团,原甘肃马占鳌家族武力。五原誓师时,编成第二集团军暂编第二十七师,后反冯组成“西北回民联军”辖3个军,在青马与中央军驻甘部队的夹击下,于三十年代中期灭亡。
其二,青海马步芳、马步青集团,原马海晏家族武力。$ z- C4 z+ i$ u4 c& A1 m
20110305_762032b5c08b1e4921a1EG7xj5zE7QUZ.jpg
该集团和其它杂牌军不同的是,在整个国民政府时期,他的武力一直呈现出发展壮大的势头,直到西北解放战争中被解放军彻底消灭。在围堵西路军时期,其部队番号有新二军、骑五师两个单位。抗战时编成第四十集团军,辖八十二军和骑兵第五军。解放战争中编成青海兵团(后改称陇南兵团),辖八十二、一二九和新编骑兵军等,其兵力发展到顶峰,但很快被彭德怀全歼。
其三,宁夏马鸿逵、马鸿宾集团,原马千龄家族武力。! b9 ~2 [#
20110305_d39af3ae297dee2f43a7X3kFqKbrrX3u.jpg 其在中原大战后编成第十一路军,抗战时编成第十七集团军,解放战争时编成宁夏兵团(后改称陇东兵团),辖十一、八十一、一二八和贺兰军等。后马鸿宾父子率八十一军起义,其它宁马军被消灭。9 [, Z6 v- q% G3 _$ W$ O" I4 A
& \7 f5 Q% l1 E' B- C. ~5 ]
其四,马仲英部队。

C% Q0 |3 z$
20110305_fcbb0f3ffa42306feaa5X39jXBfnlk8b.jpg
马仲英乃马步芳堂弟,但其所部和青马集团并非一脉,而是有一定的亲苏亲共色彩。曾编成新编第三十六师,共辖九个骑兵旅二个步兵旅,三十年代马仲英死后,其部队灭亡。
W
7 U  d( h) c5 k# ~5 M/ E1 z8 Y+ Z
. T) }' w" O$ N, ]8 h
5、新桂系。由旧桂系脱胎而出,首领先是李宗仁、黄绍弘、白崇禧,后变成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
20110305_5e7ad0e724f195d3acc3LmzkJbLlqK70.jpg
虽李、黄、白等均出身旧桂系下级军官,但早在他们都还是营长时便已自立门户,故新旧桂系没有继承关系。这一点和其他西南新旧军阀一脉相承的特点有所区别。新桂系虽以李宗仁为首,但却采取集体领导,是民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独例。该军自始至终未被蒋介石控制和分割,在北伐、抗战以及反共内战中,李宗仁、白崇禧还曾数次入主中枢,其政治势力较之军事实力更显强大。北伐时编成第七军,出兵两湖,颇著战绩。北伐过程中部队由第七军扩编为第七、十五、十八、十九等4个军,中原大战后割据广西,仍称第四集团军,辖七,十五两个军。抗战暴发后编成第十一、十六、二十一两个集团军参战,有极佳表现,著名的台儿庄大捷,即由李宗仁、白崇禧指挥奏成。解放战争中桂军编成第三、十两个兵团,坚持反共,国民党大势已去后,仍负隅西南,与解放军顽抗,最终全部灭亡于人民解放军。其部将主要有李品仙(第十战区司令长官)、夏威(第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廖磊(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叶琪(割据时期的桂军参谋长)、张淦(第三兵团司令官)、徐启明(第十兵团司令官)等,多出身保定军校。

6、粤军。整个国民政府时期的粤军全由北伐时的第四军发展演变而来,第四军则由旧粤军之第一师发展扩编而成。早在北伐过程中,便已分成陈铭枢、陈济棠、张发奎等三支,是为“铁军三分”。均曾经反蒋,但各行其是,步调不一,且内部亦有争斗。
陈铭枢一支。) r6 U+ H7

20110305_61717dcaae72f737ac42wiIgWrzGm9Y8.jpg
原四军第十师(师长陈铭枢)北伐征途中发展成十一军,编遣时为六十、六十一两个师,参加中原大战时组成第十九军和第十九路军,剿共时又扩出第七十八师,福建事变时扩张至六个军,但很快失败,部队被全部彻底改编,陈之粤军从此不复存在。其主要将领有蒋光鼐、蔡廷铠、戴戟、区寿年等。; [, }" O; [/ f5 [; x5 P$ p
! m. b7 F' K& Z1 W
/ f$ W7 i# w, n
* k9 H$ s, W& u* D
张发奎一支。
" ]3 L3 W6 I: U7 p' _

20110305_a0287ada39cdb352bdb9Y188B128Ht80.jpg
一支贺龙部,这个众所周知,不说了。
. L) f2 q  `9 }; {"

t( O) `$ G8 p( r+ c


20110305_00bf91fcd2d2ff3d55da33ujSZT0u5w7.jpg
20110305_9b6d2e9800dbfbcd45e8FtHh9zYhoFm4.jpg
20110305_9f4562fe5575b136761btT7n7bAaX7EU.jpg
20110305_9138546887b1f724b2b2LQDBB9dQtO6H.jpg
20110305_a4d383e0e338c87fbe7bKvVVaOAVUkVb.jpg
20110305_ac4a339ca91e392317eef6XDdjd4lJJI.jpg
20110305_d06d176824723b9977dbpKAEmSTKlLXl.jpg
20110305_e46c53ed1f0e0110e8647417QfGf74Nh.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3-7 15:32:20 | 显示全部楼层
11、国民二军余部。原为陕西靖国军第四路,首领胡景翼。直皖战争后编成陕西陆军第二师,北京政变后为国民二军。一九二五年二军失败四散。北伐完成后,经过一番东投西靠,中原大战后尚余岳维峻三十四师,李纪才二十八师和高桂滋八十四师。后岳被红军俘杀,李部则几次变更番号和隶属,最终与岳之余部合编,番号仍用三十四师,由公秉藩统领,于41年中条山战役中全师覆灭。高部八十四师则于抗战时为蒋军胡宗南部吞并。后胡之五弟胡景铎曾在陕北任保安司令,胡之六弟胡景通曾任骑六师师长,但均系另起炉灶,与国民二军几乎没有什么渊源
z0 M: {  G. T
12、国民三军余部。由北洋第十五混成旅发展而成。最初首领孙岳,新军阀时期则为庞炳勋。中原大战失败后残部编成第三十九师。到抗战时,虽有第二十四集团军、第四十军两级重叠的番号,但部队仍仅辖第三十九师,可谓三代单传。抗战后期将原西北军出身的东北军一0六师编入并吞下化为已有,又曾扩编军独立旅为新四0师,但部队仍然很小。庞投敌后,其部由马法五接统,于邯郸战役中为解放军接收编散。后又重建,但也很快溃散了。) ~$ {0 C' }  \/ r
3 v* L1 ~4 k% n; Y& O- N
2 S! Y  b1 _& z* v
13、国民四军余部。系奉军倒戈的郭松龄部队余脉。郭被杀后,其部队多又回到张学良身边,仅余魏益三一部,先后投冯投阎投吴投唐投蒋。使用过国民四军,正义军,河南保卫军第八军,武汉国民政府第三十军等番号,编谴时为五十四师,后一直使用。抗战中逐渐消耗换血,最后被彻底改造。抗战初殉国的第九军军长郝梦龄、第五十四师师长刘家祺即该军将领。7 S: M$ J9 D* V5 W! d% K' ?
y0 \3 B# j
. _; I" p+ V2 ^, U
14、国民五军余部。首领方振武。方部自江浙战争起家,先后投卢永祥,张宗昌,北伐时期响应革命,为国民五军,参加北伐后,为冯玉祥国民军第三方面军总指挥,后改投蒋介石为第四军团军团长。中原大战前编成四十四,四十五两个师,后参与反蒋失败。三三年组织抗日救国军并加入冯玉祥抗日同盟军,失败后,部队基本被瓦解,仅余阮玄武独立第三十九旅和鲍刚独立第四十六旅(后改编为一一0师三三八旅),也都在抗战开始后不久覆没于对日战争和蒋军的吞并。7 ?. i' |  M& `6 i: z* R
15、十七路军。系陕西地方部队,首领杨虎城。中原大战后杨部编为第十七路军。该部虽曾先后隶属井岳秀、孙岳、冯玉祥等,但其独立性一直很强。北伐时为第二集团军第十军。编谴会议时为暂编第二十一师。后又曾使用新十四师,十七师番号。中原大战后为蒋军第十七路军,所部扩编为第七和第三十八两个军,另辖陕西警备旅三个。$ o0 @! w* F, `
: N" L$ Q: o
西安事变后,杨被迫出国,第17路军解体。第7军军长兼第42师师长冯钦哉率部投蒋,后该军增编第169师。接着警备第一、二旅、第17师49旅(旅长王劲哉)先后投蒋。余部编成第38军,辖第17师和新增编之第177师,另有两个警备旅。
抗战中38军扩编为第31军团。不久改编为第4集团军,下辖第38军和第96军。第38军军长赵寿山,下辖第17师和第55师。第96军军长李兴中,下辖第177师和新编第14师。抗战胜利前夕,38军、96军合并成新的38军,新14师撤销,军辖三个师,军长易为陕籍黄埔生张耀明。张改造该军过急,结果逼使该军第17师、第55师(整55旅)先后起义投共,所余整177旅在强势环伺下基本中央化。: C3 ?. M, p/ c6 E" t* `: K
孙部另有一支,即孙调任第6战区司令长官时,由17师带去的一个团,作为战区长官部警卫团,该团于1948年扩编为第232师,1949年随程潜起义。4 e  C2 I" m" @' f) D: h) t6 ]
冯投蒋后所部先编成第27路军,抗战开始后改编成第98军。1941年该军军长武士敏阵亡,黄埔生刘希程继任军长,部队渐渐演变为中央军。
/ K0 w/ h# \9 S7 w1 f
( S+ Q/ Q0 b; X
王劲哉率49旅投蒋后,改番号为独立第20旅,后又扩编出新35师,但不久独20旅为蒋吞并。新35师因参加淞沪抗战有功得改番号为第一二八师。后在汤恩伯肢解下,该部实力大降,王率余部进入鄂南独立发展,仍使用128师番号,后战败被俘投敌,被汪伪改编为暂编第6师、43师。不久王率伪暂43师反正,抗战结束后该部撤销,伪暂6师则于1945年9月被国民政府收编。
7 R7 C( ^6 y/ T  Q" R* `1 S+ S
16、镇嵩军余部。是民初由河南主要是豫西各路豪杰加盟而组成,由刘镇华统领。最盛时曾拥兵十余万,胡憨战争后逐渐衰落。北伐时依冯为第八方面军,中原大战后彻底解体,余部分成几支。1,十五军。由刘茂恩统领,投蒋后成军,辖六十四、六十五两个师,抗战中刘曾任第十四集团军总司令,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于1947年在豫西被歼灭,尽管所部规模一直没什么发展,却自始至终保持着独立,基本算得上是与民国共始终了。2,七十五师。由万选才部将宋天才统领,投蒋后先编成三十二军,后整编为二十路七十五师,抗战开始后不久被蒋军吞吃。3,其它小部队,有李万如、万殿尊、范龙章等,都不超出一师之数,多于鄂豫皖剿共时解体。. F9 n/ X0 N& `& G! {. W; O
0 C. L' X2 q7 C) r2 z9 m# R8 u
  ]$ k- e; Z$ y$ y
17、东北挺进军。首领马占山。马是东北军旧将,但抗战时在绥西所建的东北挺进军与东北军却基本没有什么渊源。马虽为东北挺进军总司令,但该部兵力不多,仅辖新编骑兵第五,第六两个师和几个骑兵旅,抗战结束后的内战初期遭打击解体,马下台,余部为傅作义收编。* L2 W7 D5 r# ^% b. @( v  @6 }
直鲁联军残部。北伐时,收编直鲁联军的徐源泉部为第十军,刘珍年部为暂编第一军,王金韬部为北伐先谴军。中原大战后,徐部编成四十一、四十八两个师,刘部编成二十一师,王部编成五十八师,在剿共和抗日战争中先后被吞并消化。徐投蒋后,曾任第十军军长,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刘则较长时间割据胶东,仍意图割据坐大,但受韩复榘压迫而调离南下,后被蒋捕杀。
I
19、五省联军残部。北伐过程中曾收编李凤翔部为第十七军,刘宝题部为新三军,陈调元部为第三十七军,郑俊彦部为第六军团。后李、刘二部很快被谴散,陈、郑两部经过混编,至抗战初,尚存四十七、五十五、五十七等3个师,抗战开始后很快被蒋军吞并。其主要将领有陈调元(中原大战时的蒋军第一路军总指挥,军事参议院院长)、王金珏(十年内战时期的第九军军长)、上官云相(第三十二集团军总司令)、裴昌会(第五兵团司令)等。
20、直军残部。其一,萧之楚部。原系北洋第二十二混成旅,大革命时归顺革命军,先后依附镇嵩军、国民二军、国民五军等,后编成第四十四师,抗战中为蒋军改造。其二,刘培绪部。原为靳云鹗旧部,后归顺革命军,先后依附阎锡山、李宗仁、蒋介石,中原大战后编成第四十师,于淞沪战役中全军覆没。其三,刘春荣部。刘也出自靳云鹗部。归顺革命军后,为第四集团军独立第八师,后为国军第十四师,中原大战中为反蒋军二十军军长,兵败后被部属所杀,部队溃散。刘军虽然独立存在时间甚短,却是一颇具野心与实力的独立部队,与其同乡同学刘珍年很是类似。
21、皖军马祥斌残部。马原为安武军旅长,皖系败于直系后,马转依直系,后在陈调元属下归顺革命军为独立第五师,不久扩编成新十一军。中原大战后编成第五十六师,刘和鼎任师长,是皖系军阀仅存的一个部队。抗战中,该师被消耗并改造。* w7 J) j$ i% w0 A& A+ B! I

22、新疆盛世才部队。新疆地处边远,中原战火未能燃及。盛于1933年上台后,借鉴杨增新在新时的作法,养兵并不多,其部队很长时间以团为最高编制单位,到其统治末期,才有师的建制,计有一二八、暂三、骑十一、骑十二、新骑一、新骑二等六个师。抗战胜利前夕中央军进入新疆,盛下台,其部队多数被蒋军收编。! h- ^, o7 H( U* L6 O
 楼主| 发表于 2011-3-7 15:33:26 | 显示全部楼层
23、鄂军。寄生于湘军的小股湖北地方部队,领袖夏斗寅。北洋时期,即依附于湘军而存在。北伐开始时,受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隶属下之鄂军第一师,参加北伐。1927年1月,改编为独立第十四师。6月扩成新编第十军。1928年2月改编成第27军。编遣时,缩编番号为第十三师。后夏又任第十三军军长、第21路军总指挥,但其部队仍然只有第十三师。夏主政湖北时,又增编一个武汉警备旅。不久夏失势被驾空,十三师归万耀煌掌握,靠拢蒋介石。万曾任第二十五军军长,所部一直仍然只有十三师。抗战爆发后,该师赴上海参战,牺牲惨烈,实力尽失,调扬州整理时,为陈诚染指,先后经吴良琛、方靖的改造、换血,十三师变成彻头彻尾的中央军,作为鄂军的十三师结束。+ }6 C" j' K' c: P" [' ^$ t
6 K- Y/ B4 k8 m6 o0 F6 `
24、赣军。系护国二军残余之一部。后期首领赖世璜。先后受孙中山广州革命政府、北洋政府暨五省联军节制,是在南北两大军阀阵营中生存下来的小军阀。大革命时受编为第十四军,军长赖世璜。赖被白崇禧杀后,所部被压缩为第五师,后又以该师一部扩编成九十六师,地方特色已经很淡化,在蒋军不断渗透下,抗战中被完全演变成为中央军。
浙军。辛亥革命时由新军第十一镇起义创建。后北洋军南下入浙,浙江历经皖系、直系先后统治,浙军亦先后依附皖系、直系。北伐战争中,浙军将领陈仪、周凤歧率部归顺,分别编为第十九、二十六两个军。因所部官兵均系蒋之同乡,故很快被中央军同化,至中原大战后,只有第六师从沿革上说属于浙军,也是名实难符了。
26、孙殿英部队。系豫西绿林武装,以东陵盗墓闻名。该部屡聚屡散,四处依附,番号亦有许多,首领虽都是孙殿英,骨干却并不稳定,沿革更不连贯。使用较多的有第十二军、第四十一军、新五军等,抗战时曾投敌任第六方面军司令官,胜利后又投蒋任第二纵队司令,于解放战争初期之豫北战役中被歼灭。- T: K; P4 B# I; M
! [9 ]" `  K- s& v
27、绥西白海风部队。由伪蒙军中部分进步军官率队起义后组建。白虽毕业于黄埔军校,所部却非蒋军嫡系,而是一支带有进步色彩的蒙旅武装。其部队先后变换有新三师、骑九旅、新编骑七师等不同番号。后在胡宗南与傅作义的夹缝中被瓦解。0 W$ S1 ^8 v' ]' z  A
) J5 ]% v% Y4 {$ F" G( O
! |% d8 v% c* b3 c, e# [/ \
28、建国豫军余部。系民初起义的河南民众武装,创建人樊钟秀。樊于反蒋战争中阵亡后,余部编成第四十五师、一六六师和二二七旅等互不统属的单位。二二七旅于十年内战时覆灭。抗战开始后不久,四十五师撤销番号遣散,一六六师被改造成中央军。# ^+ G5 U) J% Z. u7 f, U. {
& ?% Q9 [# \- U29、陕北井岳秀部队。民初创建的反袁武装。首领先为井岳秀,井死后,继以高双成,高死,又继以左世允。该部实力一直不大,只有一个八十六师,但却割据陕北二十余年。抗战时曾编为二十二军,于解放战争中起义。
T
30、闽北卢兴邦、卢兴荣部队。系绿林起家的小股杂牌部队,长期割据闽北二十余县,左右逢缘,朝秦暮楚,闽变时投向蒋介石编成第五十二师,但仍割据闽北。抗战军兴,所部参战,在淞泸战场上全军覆没。
31,甘肃陈圭璋部队。该师前身是“甘肃义军混成团”,团长赵文华。后赵死,易为黄德贵,再易为陈圭璋,并改番号为”西北讨逆军”,陈为司令。后收编于西北军,为国民军第四路暂编第一旅,三一年受编为国军暂编第十三师,三二年为陕军孙蔚如消灭。5 i6 N3 ]0 D6 _: B+ I* ~' R# d1 |
- n5 w! [# g- Y5 Q3 P9 ?' x
8 N+ w5 T0 |. k2 q
32、陇西南鲁大昌部队。系北洋时期甘肃军阀张兆胛余部,中原大战中投蒋为新十四师,后改一六五师,并曾有新二军番号,长期割据陇西南十余县达七八年之久,后被蒋军朱绍良部吞并。其部将蒋云台于49年率部起义加入人民解放军。/ [( J$ T; [) Z% ~9 G6 x4 @+ E! h
; K# c  v- `- W
, J0 Q/ K+ X9 e0 Z% D
33、甘肃邓宝珊杂军。系由甘肃几股互不相干的杂牌秀珍小军阀拼凑而成。由甘籍军人邓宝珊统领,编为新一军,但所辖仅新十、新十一两个旅。该两个旅虽小,但在地广人稀的陕甘地区却长时期割据,其军政势力在当地颇具影响力。后新十旅于抗战时为胡宗南吞并,新十一旅由邓带往陕北,后为傅作义收编,改番号为二二八师,于解放战争中起义。3 L. B+ z( b; f; v, X" ?, M' o0 F+ E
34、河南土著王凌云部。系河南民团升级而成,曾投镇嵩军张治公部。后为张钫收编,为二十路第二二五旅、特务旅、二二七旅,先后隶属于七十五师、二十路、七十六师。淞沪会战之福山战役后,因牺牲惨重,与二二八旅合并缩编为一个团,隶属于陈诚之七十九军,很快换血成为中央军。该部创始人王凌云虽一直任部队长,但已不是独立军系首领,而成为中央军将领。8 ]$ M6 W  x1 ^# ^
K. q  l: V
35、闽南民军陈国辉部。民初起家于闽南,亦兵亦匪,时兵时匪,先后依俯陈明志、王荣光、许卓然、张贞、谭曙卿等,逐渐坐大。大革命后投闽省主席方声涛,受委为福建省防军第一混成旅,之后便一直使用此番号,但其实力则不断发展,最盛时达一万六千人马,创民国军史之最。闽变后,为十九路军所杀,其部溃散。/ |5 b8 W) ]0 V2 A: j
, X' V, ]' H6 r; u2 I& b8 O
9 A& D  \4 u! E! n8 g/ t& k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历史较短,部队规模亦不大的军系,如河北民军张荫梧部、山东恶匪刘桂棠部、察哈尔土著张砺生部、河南民团军升级的别光汉部、马文德部、福建土著张贞部、陈国辉部、郭凤鸣部、胶东赵保原部、绥远鄂友三部等,也都是独立存在的、并在民国史上有一定影响的武装集团,也都应该列为单独军系来写的,待有机会再一点点补充吧。6 W2 o5 A" O4 {, }
以上仅是被授予正规国军番号的杂牌军,抗战时期的敌后,还有数不清的游杂武装,有的也有师、旅的番号,似也应算在杂牌军之列,但这些部队多数名实不符,昙花一现,又多如牛毛,实在难以计数。如果以后条件允许,再一一道来。
发表于 2011-3-9 13:34:13 | 显示全部楼层
{:5_184:}{:5_184:}{:5_184:}
发表于 2011-3-10 20: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闫老西不是个好东西
发表于 2011-4-2 17:25: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见解啊!楼主!恭喜你
发表于 2011-4-2 18:37:36 | 显示全部楼层
胜者为王。。。。。。
发表于 2011-4-2 20: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将继承孙先生的遗志,倾尽全力使中国地方军阀势力原则上承认一个统一的中国。不然中国早就分裂成无数个小国了。到那时候,开心的只有老毛子。
发表于 2011-9-14 00: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victory::victor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新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挎子联盟 ( 辽ICP备13001834号 )

GMT+8, 2024-11-14 14:38 , Processed in 0.403796 second(s), 8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