挎子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新用户
搜索
查看: 3652|回复: 21

看小广改造电子点火 ——关于电子点火的有关知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3 20: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看小广的做的电子点火器,并亲自到他的店里感受改装的电子点火的侉子,并亲自试了 试,我的车改装单化(462化油器)。感觉如下:在他的车没有改造之前,我感觉骑的他侉子低速没有劲,感觉加速慢,比较肉,我改单化车低速起步快,油给点就翘头感觉。但我的单化高速不是太理想,自己认为告诉时候点火提前角延迟导致点火过迟导致告诉动力不强,加速无力原因。我骑了改造他电子点火的侉子后感觉,低速、中高速动力有了明显的提升,加速有力,具体油耗没有测量,通过看他做的电子点火后感觉做的很巧妙,保留原始白金点火系统,有加装电子点火,如果点火失效,可以使用白金点火,这也是他经历几次失败做出来,我认为属于原创的东西,因此具体如何做的我不便于泄露,算是保护人家知识产权吧。我在网上查了有关资料就算给大家提供一点帮助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20: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小广改造电子点火 ——关于电子点火的有关知识

http://www.36car.com/car/car-body/1/kcnr/kcnr10_01_01.htm
返回章目录 -> 上一页 | 下一页



汽油机在压缩接近上止点时,可燃混合气是由火花塞点燃的,从而燃烧对外作功,为此,汽油机的燃烧室中都装有火花塞。火花塞有一个中心电极和一个侧电极,两电极之间是绝缘的。当在火花塞两电极间加上直流电压并且电压升高到一定值时,火花塞两电极之间的间隙就会被击穿而产生电火花,能够在火花塞两电极间产生电火花所需要的最低电压称为击穿电压;能够在火花塞两电极间产生电火花的全部设备称为发动机点火系。





第一节 概述

一、点火系统的功用

点火系统的基本功用是在发动机各种工况和使用条件下,在气缸内适时、准确、可靠地产生电火花,以点燃可燃混合气,使发动机作功。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20:30:4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小广改造电子点火 ——关于电子点火的有关知识

二、点火系统的类型

发动机点火系统,按其组成和产生高压电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传统蓄电池点火系统、电子点火系统、微机控制点火系统和磁电机点火系统。

传统蓄电池点火系统以蓄电池和发电机为电源,借点火线圈和断电器的作用,将电源提供的6V、12V或24V的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电,再通过分电器分配到各缸火花塞,使火花塞两电极之间产生电火花,点燃可燃混合气。传统蓄电池点火系统由于存在产生的高压电比较低、高速时工作不可靠、使用过程中需经常检查和维护等缺点,目前正在逐渐被电子点火系统和微机控制点火系统所取代。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20: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小广改造电子点火 ——关于电子点火的有关知识

电子点火系统以蓄电池和发电机为电源,借点火线圈和由半导体器件(晶体三极管)组成的点火控制器将电源提供的低压电转变为高压电,再通过分电器分配到各缸火花塞,使火花塞两电极之间产生电火花,点燃可燃混合气。与传统蓄电池点火系统相比具有点火可靠、使用方便等优点,是目前国内外汽车上广泛采用的点火系统。


微机控制点火系统与上述两种点火系统相同,也以蓄电池和发电机为电源,借点火线圈将电源的低压电转变为高压电,再由分电器将高压电分配到各缸火花塞,并由微机控制系统根据各种传感器提供的反映发动机工况的信息,发出点火控制信号,控制点火时刻,点燃可燃混合气。它还可以取消分电器,由微机控制系统直接将高压电分配给各缸。微机控制点火系统是目前最新型的点火系统,已广泛应用于各种中、高级轿车中。  
磁电机点火系统由磁电机本身直接产生高压电,不需另设低压电源。与传统蓄电池点火系统相比,磁电机点火系统在发动机中、高转速范围内,产生的高压电较高,工作可靠。但在发动机低转速时,产生的高压电较低,不利于发动机起动。因此磁电机点火系统多用于主要在高速、满负荷下工作的赛车发动机,以及某些不带蓄电池的摩托车发动机和大功率柴油机的起动发动机上。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20:33:0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小广改造电子点火 ——关于电子点火的有关知识

三、点火系统的基本要求

点火系统应在发动机各种工况和使用条件下保证可靠而准确地点火。为此点火系统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能产生足以击穿火花塞两电极间隙的电压

使火花塞两电极之间的间隙击穿并产生电火花所需要的电压,称为火花塞击穿电压。火花塞击穿电压的大小与电极之间的距离(火花塞间隙)、气缸内的压力和温度、电极的温度、发动机的工作状况等因素有关。试验表明,发动机正常运行时,火花塞的击穿电压为7~8kV,发动机冷起动时达19kV。为了使发动机在各种不同的工况下均能可靠地点火,要求火花塞击穿电压应在15~20kV。

2.电火花应具有足够的点火能量

为了使混合气可靠点燃,火花塞产生的火花应具备一定的能量。发动机工作时,由于混合气压缩时的温度接近自燃温度,因此所需的火花能量较小(1~5mJ),传统点火系统的火花能量(15~50mJ),足以点燃混合气。但在起动、怠速以及突然加速时需要较高的点火能量。为保证可靠点火,一般应保证50~80mJ的点火能量,起动时应能产生大于100mJ的点火能量。

3. 点火时刻应与发动机的工作状况相适应

首先发动机的点火时刻应满足发动机工作循环的要求;其次可燃混合气在气缸内从开始点火到完全燃烧需要一定的时间(千分之几秒),所以要使发动机产生最大的功率,就不应在压缩行程终了(上止点)点火,而应适当地提前一个角度。这样当活塞到达上止点时,混合气已经接近充分燃烧,发动机才能发出最大功率。

四、点火系统的特点

汽车发动机的点火系统与汽车上其他电器设备一样,采用单线制连接,即电源的一个电极用导线与各用电设备相连,而电源的另一个电极则通过发动机机体、汽车车架和车身等金属构件与各用电设备相连,称为搭铁,其性质相当于一般电路中的接地。搭铁的电极可以是正极也可以是负极。因为热的金属表面比冷的金属表面容易发射电子,发动机工作时,火花塞的中心电极较侧电极温度高,因而电子容易从中心电极向侧电极发射,使火花塞间隙处离子化程度高,火花塞间隙容易被击穿,击穿电压可降低15%~20%。因此,无论整车电气系统采用正极搭铁还是负极搭铁,点火线圈的内部连接或外部接线,均应保证点火瞬间火花塞中心电极为负极,即火花塞电流应从火花塞的侧电极流向中心电极。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20: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小广改造电子点火 ——关于电子点火的有关知识

第二节 传统点火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一、传统点火系统的组成

传统点火系统主要由电源(蓄电池和发电机)、点火开关、点火线圈、电容器、断电器、配电器、火花塞、阻尼电阻和高压导线等组成。  


点火开关 用来控制仪表电路、点火系统初级电路以及起动机继电器电路的开与闭。

点火线圈 相当于自耦变压器,用来将电源供给的12V、 24V或6V的低压直流电转变为15~20kV的高压直流电。

分电器 由断电器、配电器、电容器和点火提前调节装置等组成。它用来在发动机工作时接通与切断点火系统的初级电路,使点火线圈的次级绕组中产生高压电,并按发动机要求的点火时刻与点火顺序,将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分配到相应气缸的火花塞上。

断电器 主要由断电器凸轮、断电器触点、断电器活动触点臂等组成。断电器凸轮由发动机凸轮轴驱动,并以同样的转速旋转,即发动机曲轴每转两周,断电器凸轮转一周。

配电器 由分电器盖和分火头组成。用来将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分配到各缸的火花塞。分电器盖上有一个中心电极和若干个旁电极,旁电极的数目与发动机的气缸数相等。分火头安装在分电器的凸轮轴上,与分电器轴一起旋转。发动机工作时,点火线圈次级绕组中产生的高压电,经分电器盖上的中心电极、分火头、旁电极、高压导线分送到各缸火花塞。电容器安装在分电器壳上,与断电器触点并联,用来减小断电器触点断开瞬间,在触点处所产生的电火花,以免触点烧蚀,可延长触点的使用寿命。

点火提前调节装置 由离心和真空两套点火提前调整装置组成,分别安装在断电器底板的下方和分电器的外壳上,用来在发动机工作时随发动机工况的变化自动调整点火提前角。

火花塞 由中心电极和侧电极组成,安装在发动机的燃烧室中,用来将点火线圈产生的高压电引入燃烧室,点燃燃烧室内的可燃混合气。

电源 提供点火系统工作时所需的能量,由蓄电池和发电机构成,其标称电压一般为12V。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20: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小广改造电子点火 ——关于电子点火的有关知识

第二节 传统点火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

二、传统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


点击查看动画
接通点火开关,发动机开始运转。发动机运转过程中,断电器凸轮不断旋转,使断电器触点不断地开、闭。当断电器触点闭合时,蓄电池的电流从蓄电池正极出发,经点火开关、点火线圈的初级绕组、断电器活动触点臂、触点、分电器壳体搭铁,流回蓄电池的负极。当断电器的触点被凸轮顶开时,初级电路被切断,点火线圈初级绕组中的电流迅速下降到零,线圈周围和铁心中的磁场也迅速衰减以至消失,因此在点火线圈的次级绕组中产生感应电压,称为次级电压,其中通过的电流称为次级电流,次级电流流过的电路称为次级电路。

触点断开后,初级电流下降的速率越高,铁心中的磁通变化率越大,次级绕组中产生的感应电压越高,越容易击穿火花塞间隙。当点火线圈铁心中的磁通发生变化时,不仅在次级绕组中产生高压电(互感电压),同时也在初级绕组中产生自感电压和电流。在触点分开、初级电流下降的瞬间,自感电流的方向与原初级电流的方向相同,其电压高达300V。它将击穿触点间隙,在触点间产生强烈的电火花,这不仅使触点迅速氧化、烧蚀,影响断电器正常工作,同时使初级电流的变化率下降,次级绕组中感应的电压降低,火花塞间隙中的火花变弱,以致难以点燃混合气。 为了消除自感电压和电流的不利影响,在断电器触点之间并联有电容器C1。在触点分开瞬间,自感电流向电容器充电,可以减小触点之间的火花,加速初级电流和磁通的衰减,并提高了次级电压。
发表于 2009-7-23 20:34: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复杂啊~~~~~学习中·~~~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20:35:4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小广改造电子点火 ——关于电子点火的有关知识

第三节 点火时刻

发动机工作时,点火时刻对发动机的工作和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混合气燃烧有一定的速度,即从火花塞跳火到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完全燃烧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虽然这段时间很短,不过千分之几秒,但是由于发动机的转速很高,在这样短的时间内曲轴却转过较大的角度。若恰好在活塞到达上止点时点火,混合气开始燃烧时,活塞已开始向下运动,使气缸容积增大,燃烧压力降低,发动机功率下降。因此,应提前点火,即在活塞到达压缩行程上止点之前火花塞跳火,使燃烧室内的气体压力在活塞到达压缩行程上止点后10°~12°时达到最大值。这样混合气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在作功行程中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功率。但是,若点火过早,则活塞还在向上止点移动时,气缸内压力已达到很大数值,这时气体压力作用的方向与活塞运动的方向相反,在示功图上出现了套环,此时,发动机有效功减小,发动机功率也将下降。从点火时刻起到活塞到达压缩上止点,这段时间内曲轴转过的角度称为点火提前角。能使发动机获得最佳动力性、经济性和最佳排放性能的点火提前角,称为最佳点火提前角。发动机工作时,最佳点火提前角不是固定值,它随很多因素而改变。影响点火提前角的主要因素是发动机的转速和混合气的燃烧速度。混合气的燃烧速度又与混合气的成分、发动机的结构及其他(燃烧室的形状、压缩比等)一些因素有关。


当节气门开度一定时,随着发动机转速升高,单位时间内曲轴转过的角度增大。如果混合气燃烧速度不变,则应适当增大点火提前角,否则燃烧会延续到作功行程,使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下降。所以,点火提前角应随发动机转速升高而增大。但是,当发动机转速达到一定值以后,由于燃烧室内的温度和压力提高,扰流增强,混合气燃烧速度加快,最佳点火提前角增大的幅度减慢,并非成线性关系。
当发动机转速一定时,随着负荷增加,节气门开度增大,单位时间内吸入气缸内的可燃混合气数量增加,压缩行程终了时燃烧室内的温度和压力增高。同时残余废气在气缸内混合气中所占的比例减少,混合气燃烧速度加快,点火提前角应适当减小。反之,发动机负荷减小时,点火提前角应当加大。

此外,最佳点火提前角还与所用汽油的抗爆性有关。使用辛烷值较高即抗爆性较好的汽油时,点火提前角应适当增大。因此,当发动机换用不同牌号的汽油时,点火提前角也必须作适当调整。为此,要求点火系统的结构还应在必要时能适当地进行点火提前角的手动调节,如有些车型的点火系统中配有辛烷值校正器,可以在进行手动调节时指示调节的角度。

触点断开后,初级电流下降的速率越高,铁心中的磁通变化率越大,次级绕组中产生的感应电压越高,越容易击穿火花塞间隙。当点火线圈铁心中的磁通发生变化时,不仅在次级绕组中产生高压电(互感电压),同时也在初级绕组中产生自感电压和电流。在触点分开、初级电流下降的瞬间,自感电流的方向与原初级电流的方向相同,其电压高达300V。它将击穿触点间隙,在触点间产生强烈的电火花,这不仅使触点迅速氧化、烧蚀,影响断电器正常工作,同时使初级电流的变化率下降,次级绕组中感应的电压降低,火花塞间隙中的火花变弱,以致难以点燃混合气。 为了消除自感电压和电流的不利影响,在断电器触点之间并联有电容器C1。在触点分开瞬间,自感电流向电容器充电,可以减小触点之间的火花,加速初级电流和磁通的衰减,并提高了次级电压。
 楼主| 发表于 2009-7-23 20:38:0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小广改造电子点火 ——关于电子点火的有关知识

第四节 传统点火系统主要元件的结构

一、分电器

分电器由断电器、配电器、电容器和点火提前调节装置等组成。(如下左图)  
点击放大
  
点击放大

1.断电器
断电器的功用是周期地接通和切断点火线圈初级绕组的电路,使初级电流和点火线圈铁心中的磁通发生变化,以便在点火线圈的次级绕组中产生高压电。断电器是由一对钨质的触点和断电器凸轮组成的。断电器凸轮的凸棱数与发动机气缸数相等。凸轮轴通过离心点火提前调节器与分电器轴相连。分电器轴由发动机的曲轴通过配气凸轮轴上的齿轮驱动,其转速与配气凸轮轴的转速相等,为曲轴转速的一半(四冲程发动机)。(如上右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新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挎子联盟 ( 辽ICP备13001834号 )

GMT+8, 2025-2-12 01:05 , Processed in 0.250610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