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8-2 12: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發展
1) 迅達(位於紐倫堡)
迅達率由舊章, 把現有系列之K-500, K-500拖艇, KS-600改良, 結果失敗:
- 拖艇車輪無動力, 越野性差
- 拖艇車輪無制動力, 剎車時非常危險
- 古老捲圈彈簧不能應付額外車重, 吸震效能劣
最後參考比利時FN廠的M12(見下文), 重新設計, 消除上述缺點, 於1939年首先交付2輛KS-750樣車, 改良後1940年初再交7輛樣車,
軍需處對KS-750的表現非常滿意, 1940年4月定型 (1940 - 48年總產量18,695輛)
(上)
定型迅達KS-750
(上) 迅達BW-40式拖艇
(上) 迅達KS-750: 非洲兵團 (1941)
(上) 憲兵用迅達KS-750
2) 寶馬
前期寶馬軍用拖艇電單車:
1) R-12 (軍用): 總產量16,008 (1935-41年)
二戰初期德國主流軍用拖艇電單車
引擎: 風泠水平對臥2缸, 側置氣閥 (SV); 缸徑78mm x 衝程78mm; 745cc; 壓縮比5.2:1; 甲必打 (化油器): 1 x 阿茅6/406SP or 6/407SP
- 馬力: 20匹@4000rpm
傳動 (拖艇車輪無動力):
- 極力子(離合器): 單碟干式
- 波箱: 脚動4前速 (無後波); 比率: (1)3.18:1 (2)2.06:1 (3)1.42:1 (4)1.09:1
- 直軸傳動後輪
制動: - (前後) 机械鼓剎; 拖艇車輪無制動
懸掛:
- (前) 油壓
- (後) 机械
- 拖艇懸掛: 叠葉彈簧
電气: 6伏特
裝油量: 14公升 表現 油耗: 6.5公升/100公里 極速: 85公里
迥旋直徑: (左)4.5公呎 (右)3.6公呎
涉水深: 25cm 2) R-71: 總產量3,458 (1938-41年)
並非主流, 只是過渡車型, 機械上基本跟從R-12, 但有如下改良:
- 現代化外型 - 藏隱車架 - R-75沿用
- 甲必打 (化油器): 2 x 格拉辛 24/1 or 24/2
- 波箱: 脚動 + 手動
- 懸掛: (前後) 油壓
3) 寶馬R-75: 總產量16,500 (1941-46年)
雖與迅達同時進行, 但寶馬進展緩慢, 以1938年開發之R-71(側置氣閥, 拖艇車輪並無動力)為藍本 - 直至1941年才製成R-75樣車, 但在各方面
都遜於迅達KS-750, 因而軍需處要求寶馬放棄R-75而改製迅達KS-750 (由迅達發給牌照) !
這真是瘀事一樁, 堂堂大廠寶馬在飛机引擎*(用於霍克胡夫FW-190系列戰鬥机的星式14缸801C型), 汽車(328跑車), 電單車(R系列)各生產領域
亨負盛名, 怎能屈居人下作為二奶 ? 寶馬對此要求斷然拒絕, 軍需處無奈之下只能要求寶馬:
- R-75與KS-750最少有70%零部件互通
- 改用KS-750優良設計: 橫軸傳動拖艇車輪; 液壓制動 - 後輪 + 拖艇車輪; 最大机械改良: R-75引擎應用頂置氣閥(OHV)代替R-71之側置氣閥
(上) 1939年寶馬328跑車
R-75終於1941年7月正式投產
(上) R-75拖艇
(上) 定型寶馬R-75 - 拖艇上机槍是MG-3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