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的诞生,本意是想取代长江的,但后来使用上的一些问题使得这愿望落空。这里还有个插曲(无法考证其真实性,可能是杜撰)说是在中苏边界上,苏联边防军看到我军开着长江巡逻,就说“瞧啊,你们开的车是依照我们M72做的”这位老兄可能不知道他们也是仿的别人的,我们的战士可能也不知道,否则就会用话堵他们了,只是觉得受到莫大的屈辱,马上汇报上级,我们的高级指挥员震怒了,“我们怎么能开着仿苏修的车呢?!造,造自己的车,性能上一定要超过M72"于是,就有了上海的会战,造出了东海,实际上也是仿的,这回不是苏修了,是英国佬。
言归正传,当时在部队里,听说要换车了,东海,争气车,有电启动,马力大,灯亮,减震好等等,大家都很高兴,等到车真的来了,一开,真是那么回事,劲真大,灯雪亮,一时间长江倍受冷落,大家都争着开东海。
可是一段时间以后,大家又不想开它了,个个觉得还是长江皮实,东海有几个致命缺点,一是曲轴的平衡不好,造成震动太大,开的时间长点,两臂酸麻,有人打趣说开东海不用掏耳屎,开上两小时,头一歪,全倒出来了。
二是高温,压缩比大,冷却又不好,夏天的气温再高点,走走停停便是家常便饭了,高温还带来其他一系列问题,诸如漏油,变形,化油器高温等等。
三是整体的设计,结构上的原因,发动机的零件比长江多的多,概率上故障也多,实际操作中维修工作量很大,零配件供应又不是很及时,经常有车应为缺零件“趴窝”。
历史就是历史,东海作为我国大批量生产的三轮摩托,肩负过历史的使命,争过气,瑕不掩瑜,我相信在我们三轮爱好者的手里,它一定会很好的为我们服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