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北汽的历史还得从1949年算起。1949年2月解放军北平军管会接收了国民党联勤总部运输署第409汽车修配厂,1949年7月原石家庄汽车修理厂配件部迁到北平与409厂合并,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后勤部北平汽车修配厂。1951年6月改名为解放军第六汽车制配厂。1952年7月改名为解放军汽车制配厂第五厂。1953年9月改名为一机部汽车局北京汽车配件厂。1954年9月改名为一机部汽车局第一汽车附件厂。
北京汽车配件厂大门
上级发出制造机踏车的任务,职工都在准备接受新的任务 那时,全厂职工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解放全中国和支援抗美援朝而日夜奋战,一幕幕动人情景至今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机踏车试制委员会:左起一排:张世恩、贾文玉、宋兆崇、陈雷、李玉春、白宗雨、左起二排:金鼎、高玉勤、胡本锡、金一、佟明瑞、臧明堂、左起三排:董光汉、范兆桐、李仲源、李友仁、兰英、刘立
1950年9月,全军运输工作会议决定将机器脚踏车的试制任务交给北平汽车修配厂承担,1950年11月开始机踏车的设计工作,参加设计工作的同志们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夜以继日地进行钻研设计,仅用三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机器脚踏车仿制样车的测绘和制图工作。
这是设计人员张世恩、冯献堂、陈盘、兰英、高玉勤、金鼎、王子良、高克勣等人在研究设计方案
机踏车的模型和设计图纸
陈盘、兰英、王增良等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
高玉勤、冯宪堂在设计图纸
张世恩同志在进行设计工作
紧接着就是组织采购原材料,1951年3月开始进行jy脚踏车的试制工作。
采购员武天翔
零件入库 于良、曲淑萍
在试制中,我们始终坚持发挥集体智慧,坚持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干部到现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地解决,一不推,二不怨。许多零件缺少机床加工,就用手工来完成。在试制过程中,涌现出大量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一批先进人物脱颖而出。经过五个月的艰苦奋战,jy重型机器脚踏车了。当全厂职工第一次听到发动机的轰鸣声时,不少同志留下了热泪。从他们的眼神里我们看到了自强不息的民族自豪感,它向全世界宣告: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民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从此结束了不能制造机动车的历史。
制作木模(孟广占、尹恕)
铸工工人合影 左起王玉泉、聂东来、尹术、孟广占、王玉生、金俊臣、田世铮
热处理工朱新昌、书建民、程秉二
插床工人马洪斌
车工刘凤枝
焊排气管(王锡明)
化验 钱诚林
加工曲轴箱(董立元)
刨牙轮(马洪斌、刘树章)
铣工何玉琳
检验 于良、曲淑萍等
喷漆工
检修、调试
1951年7月8日第一辆机踏车试制成功,
张世恩同志路试机踏车
瞿仲、杨宝明同志在试车 1951年7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代总参谋长聂荣臻观看第六汽车制配厂试制的jy机器脚踏车
1951年8月2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发布命令,将第六汽车制配厂试制的jy机器脚踏车命名为“井冈山”牌。
1951年8月3日第六汽车制配厂召开机踏车试制成功庆功大会。中央军委聂荣臻副主席(兼代总参谋长)派总政秘书长魏传统和总后杨立三部长、张令彬副部长等,代表三总部亲自来厂祝贺。在大会上,聂总的代表魏传统秘书长代表军委颁发了给机踏车命名为“井冈山”牌的命令,并给44名先进模范人物颁发了荣誉奖状
1951年8月3日我厂召开庆祝八一建军节及机踏车试制成功大会,这是总后勤部部长杨立功与立功人员合影。
1952年,“井冈山”机踏车投入了成批生产,到1953年底已生产出1400多辆,为装备解放军和公安部队、支援抗美援朝做出了贡献,同时达到了年产5000辆的生产能力。
两轮及三轮机踏车
通过“井冈山”机踏车 的试制与制造,起到了全面技术练兵的作用,提高了职工的技术水平,使人们的思想意志得到了锻炼,培养了一大批又红又专的技术人才。这不仅为后来制造汽车奠定了基础,而且为我国整个汽车制造业输送了新鲜血液,先后有一大批技术骨干调往北京市、长春一汽、洛阳一拖及国防工业企业,为发展我国汽车制造和机械制造业做出了贡献。 30年过去了,我已是年过古稀的老人了。抚今追昔,旧貌换新颜,不禁感慨万千。北汽发展到现在这样大的规模,是来之不易的,它经历了漫长曲折而又艰难的历史过程,是由几代人前赴后继、艰苦创业得来的。北汽每前进一步,都浸透着当时每一个职工的辛勤汗水。光阴似箭,有的同志已离开了人间,如宋兆崇、张世恩、孙福生、王子英、马眉生、李玉春、何玉琳、梁鸿举、陈盘、董光汉等同志,他们都曾在不同时期、不同岗位上为北汽的发展出过力,是有功的。趁这个机会,我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礼,表示深切的怀念。
陈雷同志(1949~1953年任北京汽车配件厂政委1953年10月7日任厂长)
本文根据原北京汽车配件厂厂长陈雷1988年6月写作的的回忆文章《创业之初》改编,照片选自北汽摩公司档案室存档照片。 关于重发图文消息《老北汽的那些事:井冈山牌jy机器脚踏车》 图文消息《老北汽的那些事:井冈山牌jy机器脚踏车》发出以后受到很多网友的关注,特此致谢。 北汽摩公司老领导关一宣认真看完以后,发微信指出有几个人名写的不对:“高玉琴”应为“高玉勤”;“胡本西”应为“胡本锡”;“田浩”应为“刘凤枝”;“高克基”应为“高克勣”;“金顶”应为“金鼎”;并嘱咐其他有这一名字的也应该过来。而且很认真的在原照片上注明应改正的名字,发在微信上。根据关总的微信,已将这些名字改正过来,并向这些同志及家属表示歉意。 看了关总的微信以后十分感动,正是因为一代又一代北汽人艰苦卓绝的努力,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北京汽车工业才得以生生不息,血脉传承。在此,我们应向那些为北京汽车工业做出过贡献的北汽老领导,老同志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