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号 那天大家都起的特别早,因为离彭加木失踪地还有30公里,本以为一个小时左右就能赶到,可是没想到整整走了六个小时,骑手累的痛不欲生。
首先经过的是一段沙漠戈壁,部分盐碱地,这段路总体没什么太大问题。
开始进入沙漠地区,挎子的轮子就像个风车,漫天飞沙,车动力虽然强劲,可因为轮胎原因,瞬间可以刨出沙坑,沙漠里很多路都需要人下车推着加油行驶,平均一公里都要陷一次车,然后挖出来,再陷,再挖。这着实让人痛不欲生,最关键的是累。
推车累的确实是扛不住了,
哈哈何校长痛哭的心都碎了。
这是为什么呢,还是为什么呢?看下图,我的车深陷沙窝,打算休息一下给刨出来,这时只见何校长得意洋洋的疾驰从我身边驶过,望着他那藐视的眼光看了我一眼,好像在说,我的车咋不陷,你咋就陷进去呢,当我转身打算刨车的时候,只见远处他的车子翻滚一圈后,他顺势像火箭似的飞出车外。 坤哥和我行我素在笑着安抚那颗伤痕累累的心。
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彭加木失踪纪念地。
980年6月5日,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考察队在彭加木的率领下,由北向南纵贯干涸的湖底,终于按计划到达本次考察的终点——米兰,打开了罗布泊的大门。史无前例的纵贯罗布泊湖底的任务,首先被中国科学考察队胜利完成。他们是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的汪文先、马仁文、阎鸿建、沈观星、陈百泉、司机陈大华、王万轩、包纪才和驻军某部队的无线电发报员肖万能。
准备再次横贯罗布泊 6月11日,完成纵贯罗布泊任务的考察队在米兰农场小憩后,即准备沿古丝绸之路南线再次横贯罗布泊地区,然后取道敦煌去乌鲁木齐,以结束这次两个多月的野外考察工作。
汽油和水几乎耗尽 6月16日下午2时许,考察队来到库木库都克以西8公里处。此时,车上所带的汽油和水都几乎耗尽,按计划,还有400公里路程。经讨论,他们决定就地找水。当天下午没找到。晚上,开会决定,向当地驻军发电求援。彭加木亲自起草了电报稿:“我们缺水和油,剩下的水和油只能维持到明天。” 彭加木起先并不同意发电报求援,只希望自己找水。因为当时向当地驻军求援送水的话要用去大约7000元的资金,这在当时是一笔庞大的数目,最后在大家的压力下才同意发出电报,但内容不是要水,而是汇报了当时他们严重缺水的情况。 独往沙漠找水
6月17日上午9时,部队回电同意援助物资,并要求提供营地坐标。下午1时,司机王万轩到车里取衣服时,在一本地图册里发现一张纸条,看后不由大吃一惊:“我往东去找水井。彭。六月十七日十时三十。”彭加木冒着50℃多的高温单人找水,这在沙漠里是极其危险的。
不幸失踪 之后彭加木再也没有回来。实践了他早年的誓言:“我准备用自己的骨头,让新疆的土壤多添一点有机质。” 往后,一直未找到彭加木的遗体。对他的失踪,全国曾风传过各种说法和猜测。多年来,官方和民间曾多次发起寻找,均一无所获
在这里挎途机车俱乐部各位队员向这位科考人员致以最高的敬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