挎子联盟

 找回密码
 注册新用户
搜索
查看: 594|回复: 2

警惕中国汽车业“狂躁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3 13: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即便真正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市场,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来说并不是件光彩的事情。
文/赤脚远足

      这个“世界第一”,对于我们来说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近几天以来,国内媒体的招呼可能已经让不少国人沾沾自喜,诸如“1月美国汽车销量逊于中国 降至27年最低”、“中国1月卖了73万辆车 销量超美得到证实”和“1月国内汽车销量首超美国 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汽车消费国”此类的新闻报道铺天盖地,对于一向自认为本土汽车工业不如外国的国人来说,上述论调多少能够唤起他们的些许民族自豪感,但是对于真正了解中国汽车工业“底细”的人来说,过于乐观的舆论导向所带来的危害,可能是致命性的。
      用汽车业界知名分析人士贾新光的话来说:“中国汽车市场潜力巨大,超过美国是迟早的事。”言下之意,不要说单月销量超过美国,就是全年销量超过美国,并不是什么值得大书特书的“新闻事件”。尤其是在底特律风雨飘摇、欧洲汽车工业萎靡、日本汽车工业同样出现下滑的大背景下,国内媒体铆足劲了鼓吹本土市场的高增长潜力,一方面的确能给本土汽车业加油打气,但是也难逃“幸灾乐祸”的嫌疑。
      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1月份中国汽车销量同比2008年,仍然是下降的。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1月份国内汽车销量同比大降14.35%。对比之下,美国本土汽车工业的降幅却高达35%以上,日本和欧洲的汽车销量下滑幅度也大大高于中国。有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汽车销量之所以能“独善其身”,是由于中国gov-ern-ment及时出台一些列保增长、促销费的市场激励政策。
      自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重新调整汽车消费税、减免小排量车购置税、出台汽车产业的振兴规划和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到位,犹如给陷入萎靡的国内车市注入一剂剂“强心针”,试想一下,在gov-ern-ment出台如此多的政策“组合拳”,国内车市必然会有所反映。另外,还有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因,恰逢两节(春节和元宵)再辅之以多项利好政策的出台以,才使得国内1月份的汽车销售形势大好。
      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虽然1月份的汽车销量很乐观,但很难确保2009年车市持续乐观。对于“中国汽车销量超美”论断的过早抬头,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冷静表示,今年中国汽车销量超过美国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这个数据并不值得骄傲,因为这并不代表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大国。
      “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与“世界第一汽车大国”叫法虽然差别不大,但是其代表的意义却截然不同?
      前几天,笔者在某门户网站上发布过一篇《中国汽车市场规模赶超美国的必然性》的文章,就遭到了部分“意识清醒”网友的板砖。笔者只是从几个方面分析了一下,中国车市规模增长的趋势,文章并没有大肆鼓吹中国汽车崛起的论调,但是跟帖里飞过来的板砖还真不少。令我欣慰的是,网上居然也有不少理智清醒的声音。
      “啥时候中国汽车比美国造的好,麻烦你给预测一下!啥时候中国产量能超过美国,麻烦你给预测一下!啥时候中国汽车的生产效率值能超过美国,麻烦你给预测一下!啥时候中国的道路超过美国,也麻烦你预测一下!啥时候车价能比美国便宜,麻烦你给预测一下!!”
      网友一连串的发问竟让我无言以对。反躬自省一下:我们正在崛起的中国汽车工业,左右世界的能量到底有多大呢?中国的鞋、中国的衣服、中国的玩具和中国的打火机都能驰骋全球,但是真正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工业实力的汽车产品,何时能驰骋全世界呢?王传福、李书福、尹同耀和鲁冠球等“汽车逐梦人”虽然已经在路上,但是距离实现“中国车走世界”的目标,仍然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的确我们已经能看到,中国汽车在销量上赶超美国的目标已近在咫尺,但是要预测中国汽车工业实力在多少年后赶超昔日辉煌时期的底特律,这的确是一个比“歌德马赫猜想”还难的事情。如果2008年没有出现金融风暴,贷款购车活跃的美国汽车市场,每一年的汽车销量都在1500万辆以上;如今,新车销量在美国已经遭到“腰斩”,如果美国汽车“三大”无力支撑,2009年新车销量能否超过800万辆仍然是个谜。
      幸运的是,在多重利好因素的作用下,2009年中国车市将依然在增长,只是增幅随着国内GDP的下降已经开始大幅减速。即便如此,我们还要清醒地意识到,金融危机对于中国本土汽车工业的成长,究竟是“危”多还是“机”多呢?尤其是在市场潜力最大的乘用车领域,在中国销售的70%的乘用车产品,贴的是洋品牌车标,使用的技术专利也是别人的,而真正谈得上自主品牌产品的,仅占不足三成的国内市场份额。
      按照三、七开比例计算,即便中国汽车销量在2009年突破了我们“梦寐以求”的1000万辆历史大关,又有什么值得我们本土汽车工业骄傲的呢?
      因为在这1000万辆汽车产品中,有700万辆车的销量利润和产值,是国外品牌贡献的。更何况,在核心造车技术的开发应用方面,我们仍然处在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阶段;在零部件配套领域,本土的供应商仍然停留在工业附加值较低的产业链上挣扎;在道路交通设施上,我们的很多地方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仍然很欠缺;在人均创造的GDP方面,我们更是无法与欧美日企及。
      从根本上讲,如果背后没有强有力的汽车工业支撑,我们要拿什么来打造“世界第一汽车大国”?日本有丰田、本田和日产,美国有底特律“三大”——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虽然已经濒临破产边缘但是瘦死的骆驼也比马大),欧洲有大众、PSA和菲亚特,还有宝马、奔驰和奥迪,就连后起之秀韩国都有现代起亚,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的世界级的知名汽车品牌。
      对比之下,中国本土汽车工业在世界舞台上,只能说是崭露头角。也许过10年、20年以后,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汽车也能在全球各国的大街小巷里穿梭,但是得意的显然不是今天的中国汽车业。让我们警惕浮躁,冷静发展,直到中国汽车业真正在全球崛起的那一天到来。
发表于 2009-2-23 13:2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已蜗牛的速度抢沙发!呵呵!
发表于 2009-2-23 15: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汽车 :L









大连嘉盛摩托吧 祝福 全国摩托车爱好者 永远幸福 一生平安QQ724987925电话0411-82032283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新用户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挎子联盟 ( 辽ICP备13001834号 )

GMT+8, 2025-2-7 21:00 , Processed in 0.170969 second(s), 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