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20款尼克尔镜头及尼康卡口镜头实用指要(天漠虎峪)
2006年春节过后,买了一部尼康D200数码单反,从此正式放弃传统的胶片单反,同时加入了N家的行列。后来又陆续增添了D40、D40x、使用尼康D200机身的S5 Pro,以及最近新进的D3和D300若干的机身。由于机身多了,镜头的行列为随之壮大,先后将20款左右的镜头收入囊中。通过自己的亲身使用,逐渐对每款镜头有了较为细致的了解,鉴于很多人在选购镜头时经常拿不准主意,故将本人的第一手使用经验整理成文,一则为论坛作些贡献,二则为网友选择镜头时提供借鉴,三是将自己的感受写出来,总结总结,也是一件饶有趣味的事。需要声明的是,本贴不是镜头的测试贴,点评内容均以俺的亲身使用经验和感觉为主,可能多有偏颇或不入流,但绝非人云亦云。所附的照片只是为了增加阅读的兴趣,恐怕无法客观展现每个镜头的成像质量,有些好头可能由于我的技术不佳没有充分发挥出其长处,不能说明镜头不好,而有些赖头也可能碰巧拍得不错。因此,如欲深入了解每种器材的具体性能表现,还是要查看专业网站提供的测试数据。这里,俺只是从如何正确认识开始,谈谈如何选用镜头而已,至于俺的观点是否正确,是否客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仅供大家参考。
一、尼克尔 AF-S DX VR Zoom-Nikkor ED 18-200mm F3.5-5.6G (IF) 镜头
该镜头是“一镜走天下”的最佳选择。适合那些贪图方便,并且喜欢较高画质和较小体积的人选用。另外,如果今后不想再买更多的镜头,这个镜头乃不二之选择。
需要注意的是,我在2006年用了7500元买了这个镜头,后来最高价格曾达到了8k多,因此网上很多人对此头漫骂有加,究其根本原因还是价格原因。人往往有这样一种习惯,一旦认为某产品价格太贵时,就会极力寻找它的所有缺点,并将其放大,以证实不值这么多钱。但情况往往是,越说越有气,越骂越来劲,结果将其说得一钱不值,一无是处,就连本身的种种优点都给抹煞得一干二净了。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镜头的价格贵,或者说性价比不高,并不等于镜头不好,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有利于你选择正确的器材。
优点:防抖功能非常出色,可以基本做到不用三脚架;体积小,携带方便;性能均衡,各焦段和各光圈下均有不俗的表现。另外,在200mm长焦段,有一定的近摄能力,如果再加上一块近摄镜,能得到相当不错的微拍效果。
缺点:1. 遮光罩倒扣时,转动变焦环很不方便。2. 由于是内对焦设计,焦距缩水,也就是近距离对焦时实际焦距变短(非此头特有问题)。3. 镜头朝下时会逐渐伸出来。4. 伸缩式结构,有如风箱,容易进灰。
小窍门:镜头进灰后不用太郁闷,灰尘基本都在第一片镜片后面,而第一片镜片很容易拆卸,自己动手清理不是一件难事,我已经自己清理过一次。
二、尼克尔 AF-S DX Zoom Nikkor ED 17-55mm F2.8G 镜头
在买D3之前,经常挂在我的几个DX画幅的机身之一上。三倍的经典变焦焦段非常实用,不论是色彩、层次以及分辨率等成像质量方面均趋于完美,可谓尼康数码单反时代的牛头。在实际拍摄中,由于55mm以上的焦段使用机会并不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高端一机一头方案。如果与“小竹炮”配合,可组成一机两头的完美配置,满足高画质的需求。
此头价格较贵,凡是不惜花大价钱的人都是为了F2.8恒定大光圈,而此头的表现恰好能让购买者心满意足。使用大光圈乃至全开光圈时,成像均十分锐利,f8以后锐度则开始降低。
另外,有人在选择镜头时,经常会在此头和尼康胶片时期享有“镜皇”美誉的28-70之间犹豫不决,本人在进此头之前也经历了这一过程。经过一番研究,终于搞明白了感光元件和银盐颗粒的不同光学特性之后,加上28-70如果用在APS-C机身上,焦段太尴尬,变成了42-105,彻底丢失了广角,因此果断地选择了这个17-55。
感光元件和银盐颗粒的主要区别是,胶片上的银盐颗粒对于光线的入射角度不太敏感,而感光元件对于斜光不如对于直光表现更好,所以尼康公司对这个广角变焦镜头专门进行了数码优化,使之更适合数码单反使用。我一直没有买“金广角”17-35也基于类似原因。
有人说,在尼康没有出全画幅之前先下手进一个28-70可以保值,并且因为尼康以后一旦出了全画幅,马上就会大显神威,由于需求增加,28-70的价格肯定会上涨。但我认为事实未必如此。因为我估计如果尼康届时果真推出了全画幅机身,肯定也会同时推出一款经过数码优化的广角变焦头的,经过数码优化的镜头效果肯定会比胶片镜头好。现在看来果然如此,在D3问世的同时,新一代镜皇24-70也同时问世,而28-70的价格非但没有上涨,而且还下跌了。
优点:针对数码特点优化设计,大光圈下表现出色,花这么多的银子不就是为了这一点吗?
缺点:也许尼康比较保守,但我认为,即使是三倍变焦,防抖功能也很有必要,何况价格这么高。
三、尼克尔 AF-S VR Zoom Nikkor ED 70-200mm F2.8G(IF) 镜头
如果要发烧,这个头是必烧的镜头之一,至少是在尼康推出这个镜头的改良版之前。我的感觉是,如果你是第一次使用,看到它出色的分辨率和色彩等可能会吓一跳。也许,正是从这个镜头开始,你会发现自己开始真正喜欢上摄影了。
有人评价此头时说:“绝对是牛头,不论拍摄什么题材,就这一个头,全包!”牛头不假,但全包未必。俺经常拍风景,因此出远门时一般要带上至少三个镜头,第一个是17-55,第二个就是这个70-200,第三则是适马的10-20。当然,如果你身后永远有足够的空间,或者永远不照近景,你就可以用这个镜头拍摄所有的题材。
优点:防抖功能非常出色。大光圈下成像质量非常好,即使加上一个2倍的增距镜,锐度仍然没有太多下降。f2.8的光圈加上2倍增距镜之后变成f5.6仍不算小,可用于打鸟、拍荷花等。
缺点:太大,太重。另外,该镜头用在APS-C画幅机身上没有任何问题,因为这种机身只用了镜头中间的像场,但用在D3一类的全画幅机身上时,全焦段都有轻微的暗角。不过,D3固件升级后,增加了暗角消除选项,将消除强度设定为高,就基本看不出来了。
小提示:尼康的这支镜头前端有三个按钮,可在拍摄时按下锁定对焦。这个功能一般只有在300mm以上的专业大光圈F2.8定焦镜头上才有。
小经验:俺中了元素DX的毒,也照方抓药买了一个2倍增距镜和一个佳能500D近摄镜,并从此打消了购买更长焦距镜头的想法。2倍增距镜的效果还行,除非必须使用更长的焦距,否则用的很少,因为我不太喜欢经常取镜头和安镜头。佳能500D近摄镜买了之后,用了几次,但感觉太不方便,用这么个庞然大物拍摄近物,远不如105VR专用微距头好使。因此后来基本不再用了。但这个500D并没有白买,今年桃花盛开时,我将它放在了85/f1.4上,让我感到了巨大的惊喜。
四、适马 10-20mm F4-5.6 EX DC HSM 镜头
俺喜欢爬山,爬山又增加了摄影的兴趣,尤其是风光摄影。以前从来没有用过超广角,第一次看到它出的片子之后感到非常振奋。从此,我出门时,摄影包里又多了这个超广角镜头。
这个超广角的视野达102.4°,所以照出的照片有很大的视觉冲击力。有人说用该镜头拍的片子是不是变形,看来说这话的人不知道这正是超广角镜头的特点,正如我们不能埋怨用鱼眼镜头拍出的片子严重变形是一个道理,除非你压根就不知道什么是鱼眼镜头。超广角的那种变形效果,实际上是视角扩大的结果,从而赋予照片强烈的纵深感,为我们一成不变的视觉感受带来新奇的震撼。
如果你对着方方正正的几何图形,比如墙上的瓷砖等,试拍一下,你会发现,这款镜头在10mm端几乎没有任何桶形或枕形畸变,而20mm端才有一些轻微的枕形失真。这里,变形和畸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优点:首先就是上面所说,桶形或枕形畸变非常小,成像质量满意。
其次,我觉得这个镜头的另外一个特点就是坚固耐用,或者说是耐摔。这个镜头不幸让我连摔两次,都是发生在2006年夏天自驾车到河南旅游途中。一次是在亚洲落差最大的瀑布前面相机落地,镜头首当其冲,将10-20的遮光罩碰坏了一点。第二天该头又神差鬼使般地从我的乐摄宝摄影包里跑了出来,在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前滚下了十几层台阶,镜头后盖被摔掉了,后组镜片也受到了轻微的划伤。但放到相机上一看,拍照正常,一切完好!有人说,镜头就怕摔,就算当时没坏也用不长了。但到现在为止,一年多过去了,还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也许这是特例,让我有幸赶上了,但愿其他的10-20也这么皮实。
然后就是超值,对得起这个价格。一般来说,我买了低档镜头后,心里总还会惦记着相应的原厂牛头,但买了这个10-20之后,居然再也没有想过尼康那个昂贵的12-24/F4 DX镜头了。另外,即使现在尼康又出了一个全画幅的14-24全画幅镜头,由于我不会淘汰APS-C机身和有了这个镜头,所以对那个纳米头就干脆不考虑了。
缺点:最大光圈f4有点小,不过也没啥,我经常用其F8的最佳光圈拍摄。再说了,尼康的那个DX画幅的牛头除了恒定光圈这个特点之外,最大不也是F4吗?
小提示:别看是超广角,但使用UV镜或CPL时,即使是保谷的普通型产品,也不用担心会出现暗角,因为镜头的外圈做得很大。
五、尼克尔 AF-S VR Micro Nikkor ED 105mm F2.8G (IF) 镜头
天漠点评:这是我一个爱不释手的镜头,不仅因为它尼康的第一个纳米镜头,因为我太喜欢微拍了。如果你和我一样,这镜头就是首选。对于微距来说,焦距越长越好,但是尼康更长焦距的微距头没有VR,外出时拍拍花花草草时,VR防抖功能还是很有用的。
优点:由于喜欢微拍,所以该头成为我使用率很高的镜头之一。什么成像油润啊、色彩还原好啊、分辨率高啊...没必要多说了,总之非常满意。
缺点:除了在D3等全画幅上有暗角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缺点。
小经验:开始时总觉得放大率达不到1:1,因为物体离被摄对象近到一定距离后,就无法自动对焦了。其实,这时只要改用手动对焦,就可以更加靠近被摄对象,放大率将进一步提高。用多了之后发现,对静态物体进行微拍时,最好使用三脚架和快门线,关闭防抖功能,同时改用手动对焦,这样成功率会大大提高。
小提示:很多没有用过微距镜头的人都会发现,当你在很近的距离对焦的时候,最大光圈大不到f2.8,并认为是镜头有问题。但这是一个正常现象,它和很多微距头一样,是微距镜头的特殊设计所致,不用大惊小怪。想了解具体原理者,可以到无忌上搜一下,有很多帖子对此进行过充分的解释。
六、尼克尔 AF Micro Nikkor 60mm F2.8D 镜头
天漠点评:我是先买了105VR,后买的这个60微,当时主要是觉得价钱不贵,另外也没有这个焦段,就算作为人像头用也不错。但实际上,俺很少拍人像,微拍时又有105VR,有好的自然不会用差的,所以这个镜头闲置的时候最多。我的意思不是说这个镜头不好,如果你不在乎价格,微距头当然要买105VR,如果不想花太多的银子,这个就是首选了。
有人埋怨说此头没有遮光罩,另外还容易进灰。我买了之后发现,这种深眼窝式的结构不要遮光罩也罢,装上一块UV镜之后,就不会进灰了。还有人说,此头焦外不好或远距离拍照效果不佳,估计说这种话的人是将其作为人像头或风景头使用了。微距头就是主要用于微拍的镜头,这时焦内、焦外出色就是好镜头,非要将其作为人像头或风景头也行,但不是它的长项,过多指责没有道理。
优点:高性价比,超值!色彩鲜艳、成像锐利,画质优异。另外,据尼康公司自己评价,由于这个镜头的焦距和标准镜头相近,因此畸变很小,特别适合于翻拍。另外,该镜头用在D3等全画幅上时,几乎没有任何暗角。
缺点:是AF,不是AF-S镜头,因此不能用于尼康的低档机。
七、尼克尔 AF DX Fisheye Nikkor ED 10.5mm F2.8G 鱼眼镜头
这是一个使用率不高,属于可有可无的镜头,买了之后没有用过几次。以前没有超广角镜头时,可以通过NC或者NX对鱼眼镜头拍的照片进行调整,改成超广角照片,但图象边缘经过拉伸之后,分辨率太差,所以后来有了10-20之后,就不用这个功能了。
另外,从型号上看,这个鱼眼镜头APS-C画幅专用头,属于对角线180度全景镜头。后来尼康出了全画幅的D3之后,有人去掉了档光的补分,经过试拍,大致可以作为一个球形180度鱼眼镜头使用。
优点:轻巧,好玩,景深大。
缺点:镜头盖太低档,形象太差。成像似乎有些暗,要进行少量的正曝光补偿。
小窍门:尽管该鱼眼镜头放在D40、D40x和D60等机身上不支持自动对焦,但其实根本不构成任何问题。因为鱼眼的景深极大,拍照时,不论远近,只要将对焦环放在无限远即可,也就是说根本用不着对焦。
八、尼克尔 AF Nikkor 85mm F1.4D(IF) 镜头
这是我后来买的几个镜头之一,从图片上看,这个镜头长得很不好看,有点儿配不上顶级人像头的光荣称号。另外,我很少拍人像,所以一直犹豫不决。不过买到手之后立刻发现,这个镜头超级棒。大光圈下拍人像虚化效果出色,在这方面是我所有镜头中最好的。如果在开阔地带用于风景拍摄,也绝对不会让你失望,影像锐利,色彩鲜艳。加上一个两倍的增距镜也不会给画质造成太大影响。夏天拿到湖边拍拍荷花,简直爽极了,绝对值得拥有!
优点:非常锐利,不亚于某些微距头,加上一个佳能500D的近摄镜之后,基本就可以当作一个准微距镜头使用。色彩好,饱和而鲜艳;金属镜身,坚固,手感好。另外,该镜头用在D3等全画幅上时,几乎没有任何暗角。
缺点:我很喜欢它的金属遮光罩,但由于是旋转结构,有时候会将附加镜一同取下来,所以不是很方便。
九、尼克尔 AF-S DX Zoom Nikkor ED 18-55mm F3.5-5.6 G II 镜头
这是我购买D40和D40x时所配的套头,起初对成像质量根本没抱任何希望,但试拍之后,效果不错,出乎预料。以前没有用过任何所谓的“狗头”,这个18-55的成像质量使我相信了“狗头不狗”的说法。
有人在是否保留此头的问题上犹豫不决。我认为,出了它,也就是几百块钱,不如留着。塑料头自有塑料头的好处,轻便是其最大优势。冬天将它和D40或D40x一起装在大衣口袋里,将其作为顶级小数码使用,可以随时扫街抓拍。
优点:ED镜片、超声波马达、成像出色,绝对超值。有一定的微距能力,加上一套最便宜的国产微距镜,居然能在某种程度上作为准微距镜头使用。
缺点:什么做工差啊、塑料镜身(轻便也不见得就是缺点)啊等缺点,对于这么低的价格(不单卖,但估计价格不会超过400元)和相对不错的成像质量来说都不存在了。
十、适马 30mm F1.4 EX DC HSM 镜头
天漠点评:
俺当时是花了3210块钱买的这个镜头,现在好像降价了。但问题不在于多花一点钱,而是镜头用了一个月就坏了,后来花了40多天送去保修,但适马公司极其不负责,将没有修好点头又还给我。俺大怒,据理力争,最后从商家那里换了一个新头。因此,有了这段插曲之后,虽然时过境迁,但要想对于这个镜头说很多赞扬的话,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首先,30mm/f1.4这一规格的产品不多,尼康口镜头上几乎找不到任何替代产品,所以一上市便占据了奇货可居的特殊地位。现在,蔡司50/f1.4的价格只有3k多、尼康50/f1.4的价格只有2k左右,但适马的这款30/f1.4却要卖3000多大洋。不过,买的人在抱怨价格高的同时,还是为了那个大光圈而纷纷解囊。但不幸的是,适马公司经常辜负大家的信任,不止一款镜头出现各种机械故障,让人颇感寒心。而更可怕的是,适马在诺大的中国居然只有上海一家维修部,外地用户要保修,必须邮寄,往往来回需要四五十天。更让你无法忍受的是,也许是适马镜头返修太多所致,维修人员已经不当回事,极不负责。我就是众多倒霉的外地用户之一,有兴趣了解详情者,可阅读我的专贴:我与适马30/F1.4镜头不愉快插曲的前前后后
从网友的投诉看,佳能口的适马头跑焦较多,但在尼康口上鲜有发生。尼康口适马头的主要问题是我遇到的那种由于排线断裂造成光圈失灵。但适马镜头机械质量差绝对不是个案。因此,个人认为该头适合那些富于冒险精神的人选购,即使冒险精神不够,至少也要是上海居民,这样维修起来方便,如果适马公司耍赖,你可以亲自上门找他们讨个说法。
说一句题外话,就在适马有推出了一款大口径的50mm/f1.4镜头,我正在犹豫是不是再冒险一次。
优点:如果您走运,没有碰上质量问题,成像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我曾经分别用我的尼康变焦牛头17-55和这个30/14,用同等焦距和光圈,在同样拍摄环境对相同的拍摄对象进行过对比测试,这个30/14在色彩、清晰度等方面基本能达到17-55/f2.8牛变的水平。
该头在全开光圈F1.4时,成像也不是很肉。因此,大光圈的优势在博物馆、庙宇或者给婴儿拍照等不宜使用闪光的场合下十分有用。另外,该头的色彩还原很好,背景虚化效果虽赶不上尼克尔的85/f1.4,但还过得去,照片看上去十分舒服。
缺点:在光线强烈的条件下严重过曝,必须减少曝光补偿至EV-0.7甚至-1,否则照片就会白花花一片,而且这种过曝十分普遍,非个别现象。用在我的D200、富士S5、D40和D40x的机身上时都如此,后两种尤其要注意,因为D40和D40x本身就有轻微的过曝倾向,所以必须格外注意减少曝光补偿。不过,我后来将其用在尼康的D300机身上时发现,该镜头的过曝现象基本没有了。究竟是为什么俺不知道,但事实就是如此。
第二,桶形畸变严重。由于我以拍风光为主,所以开始没注意,后来才发现。一般来说,广角镜头或多或少都有些镜头畸变,而且对于数码照片来说,不难校正,但对一个属于标准焦距范围的镜头来说,就不能说不是一种缺点了,何况这个标头的价格不斐呢。
小提示:如果您是第一次使用F1.4大光圈镜头,当你用全开光圈拍照并发现照片不清晰时,一定要仔细判断到底是镜头跑焦,还是自己技术不佳造成对焦不准所致。因为在F1.4之下,景深极浅,稍不注意,焦点略有错位,就会发虚,导致很多人滥用“跑焦”这个词。
十一、蔡司 Planar T* 50mm F1.4 ZF 镜头
这是我进的第一个蔡司镜头。
我进这个镜头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想体验一下这个笼罩着神秘光环的蔡司镜头。因为很多人总是愿意数落副厂镜头的种种不好,但到了蔡司这个副厂身上,似乎就都闭嘴了。二是想用用D200上那个非CPU镜头数据功能。
蔡司为尼康生产的ZF头有好几款,有关评论介绍其中的50mm镜头时说“据卡尔蔡司的官方新闻中称,Planar T* 50mm F1.4 ZF的原型是曾在1999年获得美国《大众摄影》杂志‘世界最佳大光圈标准镜头奖’的Contax RTS版本Planar T* 50mm F1.4......是为专业摄影师设计的大口径镜头......即使在光圈全开的情况下,它也能提供顶级的图片质量”。看到如此高的评价,同时又想到我还没有50mm的定焦头,因此选择了这款标准镜头作为体验蔡司神话的途径。
经过试拍,并没有觉得该镜头如何出类拔萃,在画质方面,没有给我很大惊喜。大致感觉是,拍摄风景时,分辨率高,表面看不出有多锐,但放大到100%尺寸时,细节确实很丰富。颜色和其他镜头相比,有一些不同,但色彩不像有人说的那样艳丽,只是看上去更自然一些而已。至于有人吹捧说德系镜头成像如何油润、如何具有胶片味等等,我一直没有感觉出来。后来,我经常阅读介绍蔡司镜头的帖子和文章,并通过自己的大量使用,我终于发现了蔡司镜头的真正优势。在强光下,蔡司镜头和其他尼康镜头相比看不出太大的差别,并且因为我经常用其拍风景,因此感觉不太出来。但后来我用这个镜头在北京798艺术工厂里进行了大量的人文类的拍摄,这个镜头在暗光下的表现令我惊讶之极。图像不仅油润,而且还非常细腻!居然有些如获至宝的感觉,后来去798以及其他人文场合,必带此头。
优点:分辨率高、畸变小,暗光下表现出色,成像中规中据,无可挑剔。但其机械做工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这个镜头拿在手里简直就是一个艺术品,手感是我所有镜头中最好的,全金属结构,摸上去舒服极了。尤其是对焦环,那种柔润的阻尼感,只能亲自使用后才能感觉到,就连遮光罩都是全金属的,严丝合缝,往镜头上一拧,卡塔一声,精确入位,令人心醉。
另外,镜头是纯手动头,里面没有任何电子电路,就是金属镜身加玻璃镜片,所以故障率应该非常低。如果说这是优点就是优点,如果说是缺点,就是只能手动对焦了。
缺点:尽管ZF镜头号称进行数码优化,但我后来用在D3上时发现暗角十分严重,后来D3出了固件升级补丁,有意提高四角的亮度,但情况也只是稍有好转。
十二、尼克尔 AF DC 135mm f2 D 镜头
天漠点评:
我很喜欢赵嘉,尽管我是尼康业余用户,他是C家专业用户,他对尼康也没说过太多的好话。不过,他认为尼克尔的这款AF DC 135mm f2 D 镜头是尼康真正用心了的一个顶级镜头。
我买这个镜头主要是为了它的奇特,尤其是看到有人说“摄影者可控制背景或前景不同程度的圆形色散,以创造更具个人风格的影像”之后。另外,有的网友评论说,它“不是个可以带着出门天天使的家伙儿,但绝对是个好玩的东西。如果您喜欢拍人像、花卉,它饱满的色彩、梦幻般的焦外和趣味十足的散焦功能绝对值得一玩”。
我喜欢复杂的东西,喜欢好玩的玩艺儿,喜欢拍出的片子与众不同、独具特色,所以我买了这个镜头。
买这个镜头之前心里就有些怀疑,长焦距+大光圈的焦外虚化效果已经非常不错了,再加上这个DC环之后还能做到如何出色呢?后来事实证明果然如此。但要说明的是,DC环没有使焦外变得出乎意料并不说明这个镜头不好。因为即使没有这个DC环,也就是说不要用DC功能,该头也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好镜头,因为它本身的焦内、焦外效果已经非常出色了。
此头是1995年问世的老镜头,没有使用ED镜片,也没有VR防抖功能。开始担心这么长的焦距如果没有防抖,会不会影响成功率?但后来发现,我用这个头主要是用大光圈,光线明亮的时候速度很快,经常会在1/1000s以上,所以即使没有防抖也不会虚。至于没有ED键盘镜片能够造成多大影响,还没有感觉出来。
在什么情况下进这个头比较合适呢?个人的观点是:如果你没有85/f1.4或者50/f1.4这样的大光圈镜头,可以买这个135mm DC。因为,除了焦距长短不同之外,通过将DC环的f值设定为比光圈值大所取得的柔光效果和其他两个镜头在最大光圈1.4下的效果十分相似。
优点:成像效果无可挑剔。关闭DC环虚化功能时,由于焦距较长,焦内锐利,焦外美丽,最大光圈不仅完全可用,而且十分清晰,并且在各个光圈下成像均十分出色,只比尼康85/f1.4镜头好,不比它差。当DC环的f值大于曝光光圈的f值时,整体画面变得十分朦胧,柔光镜效果明显。另外,该镜头用在D3等全画幅上时,几乎没有任何暗角。
对焦速度很快。可能是考虑到了手动对焦的必要性吧,对焦的行程很长,便于精密调焦。
缺点:通过反复试拍发现,该头的最大特点,即DC焦内虚化效果,并不明显。我在各个光圈下进行过多次试验,一是将DC环置于中间位置(即关闭虚化功能),二是让DC环的f值等于曝光光圈的f值,以追求最佳焦外虚化效果。但结果表明,两者的效果相差不多。
在D40和D40x上不能自动聚焦不是缺点,但过曝倾向严重,有时需要减少曝光补偿至-1,这一点也许不能算作是镜头的缺点,因为和机身有关,在D200和D300乃至D3上时,都没有这个问题。
小经验:
买了这个135 DC之后,首先研究的就是如何使用DC环。此前看了网上的种种评论和解释,五花八门,有人说DC环好用之极,有人说根本没用,还有人说DC功能不错,但用好了不容易。至于那个DC环的用法,有人说DC环的f值越大,虚化效果越明显,有的则说越小越明显,乱七八糟,不一而足。
进了这个头之后,首先看了一下说明书,里面居然也是语焉不详。试拍了几张之后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玄虚,用起来十分简单。因此,这里简明扼要地说一下具体用法,以供大家参考。
DC镜头有两个光圈环:普通的曝光光圈环和DC(虚化)环。
DC环上有不同的数值:f2、f2.8、f4、f5.6、F或者R。当DC环位于中间的位置时,和普通镜头一样,对镜头原本的虚化效果不产生任何影响。向F方向转动DC环时,前景的虚化效果增加,向R方向转动DC环时,背景的虚化效果增加。当DC环的f值等于曝光光圈的f值时,焦内最清晰,焦外最虚化。当DC环的f值大于曝光光圈的f值时,焦内也开始虚化,到F或R的最极端位置时,整个画面如同加了柔光镜。
十三、蔡司 Distagon T* 25mm F2.8 ZF 镜头
我的第一个蔡司镜头是上面提到的Planar T* 50mm F1.4 ZF,开始并没有感觉蔡司有什么独特之处,直到后来我到北京的798艺术工厂拍摄之后,我才发现了蔡头的优异性能。要将这种这种独特之处诉诸文字,准确地表达一番还真不太容易,不知道这样评价是否合适:“蔡司镜头的成像非常柔和,毫不张扬,层次丰富,质感极强,好比我们平常看惯了化纤产品,突然发现了上等真丝面料一样,看上去舒服极了”。这就是我的感觉,有些事情是要仔细玩味,多加体会才能真正领略到其妙处的,蔡司镜头就是如此。
有了这番体会之后,我想起了网友的提醒:蔡司镜头在暗光下的表现非常出众。现在,我认识到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我的这只50/14用来拍摄人文题材真是太合适了,可我却拿来拍风景,没有好好发挥它的优势。
由于对蔡司镜头增加了好感,因此便动了再进一个蔡司镜头的念头。由于APS-C画幅的特点,我这十几个镜头中,除了变焦头之外,哪个镜头的焦距都不是在35mm左右。因此便把目标锁定在了这个Distagon 25mm F2.8 ZF之上。另外,我还想,这个镜头原本是一个用来拍摄城市风光和自然风景的镜头,现在放在APS-C上作为标准镜头使用,将来尼康出了全画幅,马上就可以作为超广角镜头使用,这样做岂不一举两得吗?因此,当我听说尼康的D3即将问世的消息之后,马上进了这个镜头。
优点:和Planar T* 50mm F1.4 ZF一样,机械做工极其优良,宛如一件艺术品,无可挑剔。由于是风景头,小光圈下成像非常清晰,但全开光圈成像也还过得去。调焦环手感极好,行程长,便于精确调焦。近摄能力非常优秀,这一点是我始料不及的,算是一个惊喜吧。另外,就是我上面提到的那样,放在APS-C画幅的数码相机上相当于38.55mm的标准镜头,和眼睛的透视角度相近,因此可以用来拍摄大部分题材。
有人说该头“令人惊叹和着迷的色彩,如油画般浓重。杰出的层次和细节,包括高光和暗部的层次都出色”,对于这些我保留意见,因为这些特征在胶片机上可能正确,但在数码时代,色彩、高光等表现基本上取决于机身。
不过,我在使用中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或者说是它的优点吧,这就是,只要不是拍摄非常近的景物或者刻意追求焦外虚化效果,拍照时用稍微小一些的光圈,比如f5.6或f8时,焦距放到无限远即可拍出清晰的片子,我本来是不耐烦手动对焦的,但用这个头拍一些两米开外的人文景观,基本不用对焦。这一点和我上面说的鱼眼镜头有些相似,也就是说这个镜头的景深非常大。
缺点:正如很多网友指出的那样,无限远时没有合焦指示,或是绿点闪烁不定。买了该头之后,我特意在我的尼康D200和富士S5两个机身上分别试验了一下,发现果然如此,但试拍后发现,这个问题无关紧要,当你照远景时,只要将对焦环向右拧到头放到无限远的位置,不管绿点是否稳定出现,都可以拍出清晰的照片。而我感觉可以称为缺点的是,该镜头在拍摄时有一定程度的曝光不足现象,必须进行+1/3甚至+2/3的曝光补偿才行,但不知道这是否属于个案,由于懒得再次跑一趟中关村了,想了想也就算了。
友情提示:
这个头是用来拍摄城市景观或自然风景的,用在APS-C上也可以拍摄一些人文题材,因此,f2.8的最大光圈已经足够,并且在拍这些题材时最好避免用最大光圈。但我发现,准备买或者已经买了这个镜头的朋友,很多人都斤斤计较该头的焦外成像,追求虚化效果,有的人甚至把最大光圈不够大和焦外不够美作为该头的缺点看待。我认为这样做没有任何意义。如果你看重焦外虚化,那就应该买蔡司的另外一款镜头,即85/f1.4或者100/f2。用一种镜头的长处和另外一种镜头的弱项相比是不恰当的。因为,没有任何一款镜头可以满足人们的所有需求,否则单反相机的可更换镜头功能还有什么存在价值呢? 十四、尼克尔 AF 28-105/3.5-4.5 D IF 镜头
正当我对尼康逐渐失望,准备双修进一台佳能 1Ds Mark III时,尼康终于有了自己的全画幅相机D3了。D3的画质优势,尤其是高ISO下的画质优势,是有目共睹的,但全画幅的好处除了画质提高之外,另外的好处就是,用老胶片镜头时可以不用乘上系数了,以前用在APS-C上感觉尴尬的焦段,也恢复正常了。由于尼康一直没有改变卡口,所以很多人都想试一试传统镜头在D3上的效果。对此,我当然也不例外。
我首先买的老镜头就是这个Nikon AF 28-105/3.5-4.5 D IF。它绝对是尼康胶片时期的一个经典镜头,上面连一个ED镜片都没有,但有1:2的准微距功能,因此可以算是一款性价比比较高的产品,现在的二手也就在1000元左右。但由于后来尼康的数码单反多是APS-C画幅,乘上系数之后很不方便,因此基本被人遗忘。
我对这个镜头的总体感觉是:对比度、色彩和锐度均可达到一定水平,对得起它的价格。放在全画幅镜身上,广角端的边缘成像质量下降较多,但如果不用100%比例特意对局部进行查看,仍属于可以容忍的范围。紫边在边缘地带比较严重,尤其是在全开光圈的情况下。如果使用最大光圈和105长焦端,图象中部也会出现轻微的紫边。但在一般情况下,该镜头用在D3(包括D700)之上的结果可以说基本令人满意。那些购买了廉价全幅D700的人,有可能会对这个镜头重新给予关注。
优点:锐度高,色彩还原好,带准微距功能,性价比高,做工扎实。
缺点:据说遮光罩极其难看。另外,用在D3等全画幅机身上时,有明显暗角。 十五、尼克尔 AF-S VR 24-120mm f/3.5-5.6G IF-ED 镜头
2003年2月,尼康公司推出了一款胶片数码通吃的5倍变焦镜头,这就是AF-S VR 24-120/3.5-5.6G IF-ED。所谓“胶片数码通吃”也就是说该镜头不但可以用在APS-C画幅上,也可以用在全画幅之上。不过,该镜头的推出时间恰逢胶片机日渐式微,而数码单反正在崛起的前后。在尼康的顶级旅游头18-200VR问世之前,很多人购买磁头之后将其放在APS-C数码机身上作为旅游头使用,但由于1.5倍的换算系数,使本来非常实用的24-120mm焦段变成了36-180mm,长焦虽有增加,但彻底失去了广角,因此遭到很多人的病诟。
另外,就是价格问题。该镜头最初以4k多的价格闪亮登场。几年过去了,但身价并未下跌多少,如今正品行货的价格依然在3.8k左右。我觉得这个价格还行,只要成像质量好就行。但我发现,这个镜头的口碑非常不好,无忌上对此头的评价基本上负面的,除了焦段尴尬之外,人们都说这个头分辩率不高,成像非常肉,而且几乎众口一词,没有例外。甚至有人还发现这个镜头有左右成像画质不一等问题。鉴于这些原因,我基本放弃了对它的关注。
但有一次偶然在网上浏览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正在出售中的二手24-120,价格只有2.5k,不接刀。由于卖主是北京人,所以我决定看看成色。镜头拿到手之后发现,尽管是两年以前买的,可能由于使用次数不多,加上主人比较在意,镜头看上去和新的一样,用随身带的D200机身试拍了几张之后没发现任何问题,因此果断买入。我以前从来没有买过二手器材,这个镜头为我开了先河。
从图片上看,这个镜头和后来推出的18-200VR的外形几乎一模一样,只不过镜身稍粗,由于变焦倍率的关系,镜头全部伸出来之后比18-200短很多。上面也同样用红色字体突出标明了VR两个字母,但据说只是一代放抖,效果赶不上18-200的二代VR。
其实,我买这个镜头颇有些撞大运的心理。一则以前从未买过任何二手镜头,不知道会不会有问题;二则我怀疑这个镜头放在APS-C上都嫌不锐,放在D3上又将如何呢?但是这个镜头的焦段对我来说真是太吸引人了,万一放在D3上表现还行,不就赚了吗?反正我主要是以风景为主,既然f8下无狗头,加上D3在高感光度下的出色表现,估计以后多用用小光圈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了。
通过试用,尤其是5月份的时候,我到江浙一带用其拍了大量照片,对这个镜头的好感大增。用一句客观的话说,这个镜头至少是差强人意(这里说一句题外话:“差强人意”是“还不错”、“马马虎虎”或者“还行”的意思,绝对不是贬义词,可是我发现无数人望文生义,将其用反了)。如果说用3.8k买不值,而我只花了2500元就绝对超值了。
优点:放在全画幅上,焦段非常实用,估计以后是我的D3上的常用挂机头了。由于有了ED镜片,紫边现象不严重。另外,放抖功能也很出色,能够大大增加出片成功率,非常有用,感觉不出一代和二代VR的区别。
缺点:和尼康的其他镜头相比,成像确实不是很锐,尤其是放在数码全画幅相机上,边缘分辨率下降,还有暗角,即使用了f8的光圈,依然还有,成像质量赶不上后来问世的DX格式的18-200VR。用在D3等全画幅机身上时,有明显暗角。 十六、尼克尔 AF-S VR 70-300/4.5-5.6 Zoom-Nikkor ED 镜头
我认为,对于全画幅数码单反的用户来说,如果嫌小竹炮的价格太贵或者嫌其太重的话,这个70-300VR就是最好的选择。我本人有小竹炮,但小竹炮确实太重,对于我这个喜欢变焦镜头的人来说,有一个长变焦镜头是必不可少的。我的18-200VR 虽好,但毕竟是DX画幅镜头,所以进了D3之后,将这个70-300VR 收入囊中就是必然的了。
和上面提到的24-120相比,该头有三大特点。第一,由于是VR II,所以防抖效果应该更出色。我将此头分别放在D200和D3上试拍过。我发现,放在D3上时,打开VR之后,在300mm的长焦端基本可以做到1/30s手持而不糊,但放在D200、D300或者S5上时,我至少要将速度提升到1/100s才行,因为这时的焦距已经是450mm了。第二,成像不肉。在相同的光圈下,比24-120锐利。有网友评论说,这个镜头在70-200mm的焦段下很锐,但到了200-300mm时则有些肉。为此,我特意试拍了一下。我对此头的看法是,有这种感觉的人可能大多数都是在APS-C的机身上使用的,这时焦距就变成了300-450mm了,尽管有VR的帮助,但焦距实在太长,手持还是不太稳定,因而造成照片轻度模糊。还有人说,这个镜头只要光圈小于f11,成像质量就严重下降,我用f32的最小光圈试拍了一下,结果发现图像仍然很锐利,看来有些事情不能仅听别人说,需要自己亲自验证才行,大家可以看看原图,便知分晓。
第三,在全画幅上没有暗角。为了进行比较,我以同样的方法用此头的最大光圈对着白墙试拍,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吃惊的不是暗角太大,而是几乎没有什么暗角!这一点和24-120相比可以说有天壤之别,就是和小竹炮相比也强很多。暗角情况达到了上面所示的135 2DC和60微的水平。
还有个细节值得一提。这个镜头很长,形状像一个大棒槌(有人说很威猛)。尤其是变焦环很宽,乍一看很不顺眼。不过使用起来却很方便。我的镜头放在摄影包里时,为了节省空间,一般是将遮光罩反扣在镜头上的。拍摄之前才把它取下来,安装到镜头前面。如果是偶尔拍一两张,就很不愿意改变遮光罩的位置。但尼康经常把变焦环设计到镜头的最前面,靠机身最近的是对焦环,比如我新买的这个24-120就是如此。这种设计的不方便之处在于,拍照时,除非不变焦,否则必须要把遮光罩取下。而这个70-300的变焦环很宽,尽管遮光罩也不短,但即使反扣在镜头上,也能够露出一部分,因此我觉得很方便。
优点:放在全画幅的D3机身上没有暗角。成像锐利,即使是放在APS-C的画幅机身上实际焦距变成450mm时,长焦端依然锐利。另外,该镜头用在D3等全画幅上时,几乎没有任何暗角。
缺点:和其他尼康镜头相比,颜色不是很鲜艳。 十七、尼克尔 Nikon AF-S 24-70/2.8G ED NIKKOR 镜头
绝对是一个好牛头!优点我就想不多说了,因为说这个镜头好的言论无计其数,重复别人的话没太大意思。这里只想说说我自己的感觉。
我对此头的最大感觉是,外观太难看,尽管我不是一个很在乎是否“亮骚”的人。这个镜头外观光滑,并且较细,拿在手中给人一种油头粉面之感,好似一位奶油小生。这个镜头最后的两个字母是ED,看上去似乎真能给人一种ED的暗示,放在D3的机身上很不协调,远远不如胶片时代的镜皇28-70/f2.8的威武雄壮,缺少了一些刚阳之气。另外,由于不是VR镜头,缺少了两个鲜红的VR字母,使镜身上的金黄色显得俗不可耐。
另外,有人说此头还是有紫边。我觉得,紫边现象对于任何一款镜头来说都是几乎无法避免的,尤其是当你把明亮的天空作为背景,对着纤细的干树枝拍照时尤其如此。我的17-55/f2.8也是牛头,在D200和富士S5 Pro上,如果这样使用,也会出现明显的紫边。
还有,我特意用这个镜头以及蔡司ZF50/1.4用同样的环境、光线、对象,用同样的焦距和光圈进行了一下对比试拍,尽管这个已经是顶级牛变了,但成像依然不如ZF50/1.4。看来变焦不如定焦的论断依然没有打破。
优点:和DX画幅的17-55一样,成像优秀,大光圈下表现极其出色。从性能上,没有什么太多可挑剔的地方。
缺点:外观太难看;用在D3上依然有暗角,D3固件升级之后,必须将暗角消除选项放在高的位置上,才能基本消除。另外,据无忌上的网友反映,镜头上的螺丝套扣太短,一摔马上断裂。我仔细阅读了所有人的发言,最后认为这应该算作是该镜头的设计缺陷。 十八、蔡司 Distagon T* 35/2 ZF 镜头
对于135相机来说,人们把50mm焦距的镜头叫做标准镜头,因为它所拍摄的影像接近于人眼正常的视角范围,其透视关系接近于人眼所感觉到的透视关系。如果你的相机是APS-C画幅的,50mm上乘1.5之后就变成中焦镜头了。而这个35mm的则为52.5,接近标准镜头。因此,对于没有全画幅树木单反的人来说,这是一个可以替代标准镜头的选择之一。但我觉得,在全画幅上,用35mm镜头感觉特别舒服,好像更符合我的视角,因此我买这个镜头就是为了用在D3上,拍拍人文类型的题材。
有文章介绍说,“它全开光圈分辨率就相当高,全开时的色彩也很好,暗角不大,BOKEH一流,在任何光圈下都有很高的清晰度,层次丰富、反差适中、色彩浓郁,另外这支镜头的变形控制非常好,像场也做的很平,再加上纯粹的金属和玻璃的设计,无论什么样的溢美之词加在它身上都不算过分”;还有的文章说:“这是一支锐度适中而润度极佳的镜头,无论拍人还是摄景,他所呈现给我们的画面都极其油润通透,似乎摆在我们眼前的不是一个喧嚣的花花世界,而是一幅永远清新的油画。令人赞佩的是,在F2.0-F8.0之间的各通光孔径上该镜头的画质均衡一致,除了景深渐变范围不同之外,布光均匀度和影像风格几乎没有差别,这种恒定不变的高画质简直不可思议”。
除了上面那些“喧嚣的花花世界、永远清新的油画”等虚头巴脑的话之外,我都同意,因为这确实是一个优秀的镜头。但我发现,这个镜头和25/f2.8一样,有很强的近摄能力。不过,我不知道要如何利用这种广角镜头的近摄能力,因为这两款镜头的放大率估计只有0.2左右,作为微距镜头没有任何价值。到底要用它在近距离拍些什么呢?这个倒要好好研究一番了。
优点:近摄能力强大,对焦行程长+以上所说的一大堆优点。
缺点:用在全画幅数码单反上有明显暗角。 十九、蔡司 Makro-Planar 100/2 ZF 镜头
由于它的放大率只有0.5,达不到105的1:1效果,不是一款真正意义上的微距镜头,所以使用起来感觉很别扭,但买之前就知道这些,所以也无话可说了。网上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支微距、人像乃至风光通吃的镜头,由于我基本不拍人像,所以没有切身体会。但我喜欢用其拍摄静物或者花花草草,这时候的感觉非常好,成像柔和但不失细节,反差适度,焦外优美。
优点:所有蔡司镜头的优点它都有,无可挑剔。
缺点:价格太高。变焦环上有防滑纹的部位太窄,感觉不太舒服。
二十、50mm F1.4 EX DG HSM 镜头
突出特点:
1. 全画幅镜头
2. f1.4大光圈
3. 用在全画幅上是典型的标准镜头
4. 用在尼康DX画幅机身时焦距相当于75mm
5. 配备超声波静音马达HSM,高速自动对焦,全时手动
6. 最主要的一点:可用于尼康的D40、D40x和D60等机身内没有对焦马达的相机
适马的30/f1.4镜头让我吃了一次亏,感到很不愉快,所有后来决心再也不买适马产品了。可适马总有新品发布,而这些新品又经常填补原厂的不足,比如这个50mm/f1.4就是如此。尼康并非没有标头,但那个标头不带马达,在D80以下的机型下不能自动对焦,所以适马这次又不失时机地为D40、D40x以及D60等用户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虽然传闻尼康要出AFS的标头,但传闻归传闻,适马在传闻没有变成现实之前推出这款产品,无疑是占了先机。我也喜欢自动对焦的镜头,尽管我有了蔡司的50/f1.4,但就算用在D3上也3感觉不方便,因为我不想别人那样会享受手动带来的乐趣。所以,我决定再冒险一次。我不至于这么倒霉,适马的质量事故永远发生在我的头上吧?
这个镜头先推出的是佳能口的,尼康口的直到八月二十几日才在国内上市。据商家讲,佳能用户对此头不太关心,原因是佳能自己有此类镜头,并且还是超大光圈f1.2的,因此销路不太好。但尼康用户比则不然,因为买了尼康D40、D40x和D60等机身的人总想买一个50mm的镜头,以便摆脱尼克尔原厂镜头必须手动对焦的麻烦,所以预定的人还比较多。9月9日,俺在中关村的据点打电话告诉我说,适马的尼康口50mm/f1.4镜头到货了。结果我用3650元进了这个头。
其实,俺主要是看上了它的大块头,因为在D3上安装上一个尼康原厂的50/f1.4实在有些难看。至于大块头到底对成像有什么好处,我也搞不懂,按理说,只要光圈一样,比如都是f1.4,进入相机的光通量就应该一样,加大口经到底能有什么帮助呢?成像质量会不会因此大加改善?不过,反正是为了玩,买了再说吧。
拿到手里之后,感觉不错,放在D3的机身上很般配,放在D40x等机身上也行,虽然感觉有些大,但样子和使用适马的10-20差不多,还能接受。其次,我发现适马的镜头盖大有改进了!以前的适马镜头盖用起来很不方便,镜头上安装了遮光罩之后,安装和取下镜头盖就非常不方便,所以我把我的其他两个适马镜头的前盖都换成尼康的了。但这个50/f1.4的镜头盖,在结构上和尼康的一样了,是内捏式的,很好用。
经过在全画幅的D3和APS-C画幅的D300上试拍发现,该镜头的成像效果非常好,好得甚至让我感觉有些意外。色彩还原和清晰度都超出了我的想象,仔细观察,所拍的照片很油润,居然有一些德头的味道。也许这就是该镜头做成这么大的体积所带来的好处吧?
我用D3在798用全开光圈f1.4试拍了一张涂鸦,结果发现锐度非常好:点击此处可以打开4256×2848的原尺寸图进行查看
还有一点要说明的,那就是暗角问题。因为随着D3的问世,很多镜头用在上面都回发生一定程度的暗角,于是我用同样的方法用D3对白墙在全开光圈的情况下拍了一张,结果发现几乎没有暗角!
总之,我对适马最担心的就是机械质量问题,如果这个镜头能够使得住,不发生类似故障,那就没啥可挑剔的了。
优点:用在全画幅机身上几乎没有暗角、紫边非常轻微,全开光圈足够锐利、焦外柔和优美。
缺点:如果说价格一直在3.7k左右,对于一个副厂头来说,价格毕竟有些高了。 顶贴,拿分,走人,三步曲。 在无忌里面已经拜读过天漠虎峪的大作,重温一遍增加知识!另外我的24/2.8+50/1.8+85/1.8+180/2.8他都没有介绍!真是遗憾! 学习了,谢谢:handshake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