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总-长江750的希望啊!
时间流淌让经典更具魅力-访长江750配套部钱伟钱伟:1988年进厂-1996年 第四设计所403室道路实验
1996-2002年洪都无锡公司配套部部长
2002-2007年 南昌洪都丰隆长江750配套部
2007-至今 南昌摩检所(为750摩托爱好者与俱乐部提供配件)
网易汽车:对于长江750虽然你没有参与到当时的制造与研发,但是对其历史应该很了解。
长江750的前辈 苏联乌拉尔-72
钱伟:对,我是1988年才进厂的当时是在第四设计所403室负责道路实验,也就是做长江750的路试工作,对于750的历史还是有着相当的了解。
当时1956年,军委后勤部向第二机械工业部提出仿制从苏联购买的3000辆摩托,车型是苏联乌拉尔M72。1957年2月第二机械工业部四局(航空工业局)把任务下达给了洪都机械厂、湘江机器厂等七家所属单位,要求当年试制成功,这就是其生产背景。
在接到乌拉尔M72样车后,首先按照样车测绘图纸。3个月后整车完成了651份计1308A图纸,发动机完成了1800A4图纸。尽量采用工厂通用的工夹具,减少工艺装备制造。乌拉尔M72上有很多形状奇怪的零件,凭我们手头的机床根本不可能加工出来,只有找老技术工人拿手工锤打出来,历时两个多月,完成零部件试制。发动机于同年11月试制成3台,接着与整车总装组合,随后经过3000公里的道路试验,基本达到设计要求。1957年12月24日洪都机械厂召开了飞机、长途汽车以及摩托车试造成功大会。
网易汽车:那长江750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长江750
钱伟: 1958年12月第二机械工业部在北京举办的首届军工企业民用产品展览会上,当时主管生产的第二机械部副部长刘鼎将该车命名为长江750,原因是这样的,这种仿制摩托有两个工厂生产,发动机厂在株洲,整车厂在南昌,刘鼎琢磨湖南株洲有洞庭湖,江西南昌有鄱阳湖,都流入长江,就定名为长江750.
网易汽车:长江750的车型在生产之初产量如何?
钱伟:1958年后,长江750摩托车列入了国家计划,洪都机械厂和湘江加些厂分别成立了摩托车制造车间和发动机分厂,并根据订货计划和工厂生产能力,建立了摩托车生产线,1958年生产了大概600辆,后来由于材料,外购件以及发动机质量问题而影响产品交付。接下来进行了技术改造,在1964年生产了688辆,1965年生产了1355辆,1966年达到了1364辆,1978年达到了2000辆。
网易汽车:后来长江这个品牌是由一家使用还是多家使用?
钱伟:其实当中有过品牌之争,1960年底,国防工业召开三级干部会议,整顿产品质量,有领导认为,jp质量下降,责任在于大干民品所致,批评各领导“不务正业”,吃天下的饭。干地下的活”。
于是,摩托车任务全部转给毗邻的南昌航空技工学校及航空工业专科学校,校办工厂(赣江机械厂)继续生产。1964年后因长江750列装部队,奉命恢复生产,由于当时缺乏商标意识,长江的商标出现过争议,最后洪都把‘官司’打到了航空部。由航空工业部出面协调,750型摩托车的商标权仍然归属于长江750三轮摩托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其实航空部以及公安部下属的一些企业都生产750车型比如,赣江750、湘江750、红光750、长洪CH750、贵州战友750、贵州凌云LY750、云摩750、春燕CY750、井冈山JGS750B、兰州750、扬子江YZJ750……等车型。
网易汽车:你进洪都以后在做道路测试,你对长江750的质量与性能有什么看法?
钱伟:我们做的道路测试一般时间比较短,为期3个月,是大强度的短期试验,所以质量上在当时还算不错,但是限于当时的一些技术状况,漏油这些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还有一个就是需要经常调试,发动机很耐用,但是做工按照现在的眼光看是有点粗糙。
网易汽车:在后来长江750有哪些改进,jp的订单如何?
钱伟:总体改进不大,第一代到第二代仅仅20%的零件不通用,电器方面由于需要电启动等,由6V改成了12V,变速器部分齿轮有所改变,1986年以前的长江750都是6V车型,jp的话一直到2001年都有生产,后来就没有订单了,jp大部分是6V的车型,只有少量的12V长江750,在发动机功率方面,有22匹与24匹之分,但是32匹并未生产过jp,只是在民用车中装备。
网易汽车:目前长江750在国内处于一个什么状况?
钱伟: 目前在国内的路上还在行驶的长江750大概还有1500辆,大部分都是俱乐部的私人玩家,只是目前的配件质量下降的特别厉害,很多配套厂商都已经不在制造,就连发动机等配件也仅仅依靠的是配套厂的库存。
如果有可能,我想把它重新打造,换上高质量的零件,而不是现在这样,把所有的配套体系重新更换,并且肯定能赚钱,我们不靠走量靠品质来取胜。
比较遗憾的是现在长江750已经无法上牌,就在今年,2009年它的上牌目录已经被取消了。当然还有少量的手工作坊生产的750,但是质量不行,买之前就说好已经不能上牌,目前前苏联的乌拉尔挎子在美国设立的工厂,大概产量在2000-3000台,并且拿到了“绿色环保”标志,如果我来做的话一定也可以。我非常想在有时间后,能够把长江750重新整起来,发动机,变速箱都用新工艺来组装,可以不改变原先的设计,但是做工与质量一定要上乘。
后记:那个时代的很多东西消失了,而长江750被人喜欢的一大特点就是机械与原始,带有原始韵味的东西在现代的生活中显得是那么的稀少和珍贵。就如我朋友问我喜欢什么样的相机,我说如果不是工作,我会选择一台非自动对焦的胶片相机。享受着手动对焦与测光快感,让光线在胶片上慢慢成像,而非如今的数码相机,即拍即得。这就是所说的交流,人与机器的交流,就在这折腾中达到了一种融合。
(本文来源:网易汽车 作者:张杰)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长江750
钱伟: 1958年12月第二机械工业部在北京举办的首届军工企业民用产品展览会上,当时主管生产的第二机械部副部长刘鼎将该车命名为长江750,原因是这样的,这种仿制摩托有两个工厂生产,发动机厂在株洲,整车厂在南昌,刘鼎琢磨湖南株洲有洞庭湖,江西南昌有鄱阳湖,都流入长江,就定名为长江750. :loveliness: :D 钱总重任在肩啊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vict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