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时期的长江750摩托车(转自世界摩托车网)
<P>国产长江750型摩托车,是国产车中为数不多的大排量摩托车之一。它结构简单、扭力巨大、用途广泛,在国内使用非常普遍,深受车主及车友的喜爱。现在,它在中国摩托车中的地位,可以说相当于哈利在世界摩托车中的地位。长江750不仅向欧、美、日等世界级摩托车生产强国出口,国内不少车迷还不断对它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和改装。</P><P><br><br><br><br><br><br></P>
<P>长江750的原形是bmw r71摩托车。1939年,斯大林想为苏联红军装备机动性很强的摩托,他想到了一种750cc、对置双缸、带边车的摩托车,那就是当时德国的bmw r71。后来5辆bmw摩托车被“走私”到了苏联,这些车被解体、测绘……苏联人造出了乌拉尔(ural)m-72型摩托车。 <br>1957年12月,参照乌拉尔m-72,长江750型摩托车在洪都机械厂(现江西洪都丰隆摩托有限公司)诞生。发动机由湘江机器厂(现为中国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生产。 <br>长江750有4前进档和一个倒档。倒档是发动机驱动的而不是电动的,它能以16公里/小时的速度倒车! <br>“长江”品牌的由来还有个传说。750型摩托车问世后,当时主管生产的二机部首长考虑到该摩托车的发动机厂和整车厂分别位于株洲和南昌,说:“湖南有洞庭湖,江西有鄱阳湖,都流入长江,干脆就叫‘长江’牌吧。” <br>我国生产的摩托车一开始没有品牌意识,几个工厂生产的车都打着“长江750”的商标,多年来一直装备部队做机要和通讯用车,也用做卫戍部队的巡逻车。改革开放以后,人们有了品牌意识,长江750变成了包括长江在内的长洪、长动、湘江、赣江和战友等多个品牌。车型也打破了多年一贯制的单调,发动机功率由原来的22马力,发展到24马力,30马力、32马力和最近用于出口的40马力水冷发动机。奇怪的是,大浪淘沙,在市场上最有生命力的居然是最原始的m1型。目前国内的几家车厂都处于停工状态,惟出口订单或军警订货能带来生机。 <br>上世纪70年代,长江750开始走入民用市场。由于计划经济的原因,最初的长江750主要还是对政府单位开放,直到1992年,北京的使馆区出现了几辆黑色的长江750,北京的一些车迷才效仿着玩起了“挎子”,他们也如法炮制地将买来的绿色750一律漆成了很酷的黑色。后来,这群北京的“挎子族”还玩得不过瘾,开始玩改装、组俱乐部、建专业网站,开着“挎子”去旅行。 <br>如今长江750摩托车走出国门,成为世界摩托族的珍贵的收藏品。 <br>东海sm750摩托车: <br>东海sm750纯粹中国造 提起东海sm750摩托车,许多人会认为它并没有当年的长江750风光。后来经过各方面的了解,东海sm750不管是设计,还是发展史,都不是常人想像的那么简单。 <br>长江750有2600个零件,而东海sm750有5000多个零件多一倍;现在东海sm750估计全国不超过10辆,北京4辆,河北3辆。 <br>1966年“文化大革命”,林彪为发展他的“地方势力”,要求上海摩托车制造厂(现在的上海易初摩托车制造厂)生产一批大功率的重型摩托车装备“上海工人民兵师”。1967年该厂具有丰富经验的工程师就拿出了设计图纸,1968年就出了样车,新的东海750功率达到32马力,速度120公里/小时。1970年以后,东海750成批生产。 <br>到1971年,已生产了六七千辆,其中大部分被送往和我国友好的阿尔巴尼亚和越南,只有一少部分留在上海。到1984年,东海sm750已生产了两万辆,其中大部分装备各大军区的通讯部队。随着国产摩托车的发展, 也逐渐被列入淘汰者的行列。1985年,东海750停止生产整车,1986年停止生产配件,直到1992年最终被销毁模具。 <br>东海sm750摩托车亦成为摩托发烧族搜寻的珍品。</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12 15:27:22编辑过]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回复 3# 的帖子
:victory: :victory: :victory:
页:
[1]